首頁>育兒>

媽媽給孩子的清零模式

因工作的關係,最近在研讀一本兒童指南,是關於3~6歲小朋友的學習與發展。

裡寫提到,3~4歲的小朋友,在簡單的幫助下能自己穿上和脫下衣服和鞋襪。可以把自己看過的書籍和玩過的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

我去巡班的時候,在午睡前,孩子是男女分批上廁所,出來做一次小的午檢,再上床睡覺。

可總有那麼一兩個小朋友在廁所裡遲遲不肯出來,待所有小朋友都已經躺好,這時,廁所裡就會傳來這個小朋友弱弱的聲音:"老師,我拉完臭臭了。"

我走去問他:"是不是還沒擦呀?"

他回答是。我讓他擦了去洗手,準備入睡了。

這個小孩蹲在地上,小身子左扭一下,右扭一下,不好意思抬頭說:"可是我不會呀。"

我問:"平時在家怎麼辦呢?"

他理直氣壯的說:"媽媽擦呀。"

其實也有過很多情況,在幼兒園老師指導了孩子如何自己裝水壺,自己洗手,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等等這類最基礎的生活自理方法。

可過了一個週末回來,照樣有小朋友舉手說:"老師,我不會了。"

原因就是,週末回去的兩天,老師教的這些事情,都被媽媽接手了,覺得孩子還小,在幼兒園自己做了那麼多事情辛苦了,回來就心疼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讓孩子做。

這就是典型的,老師怎麼教給孩子的,父母又以相同的方式還清零了。

父母愛孩子的"誤區"

為什麼在同一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在同一個環境裡有的小朋友就會讓人覺得慢半拍。

是不是真的這個小朋友真的太笨了?

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在幼兒園裡,老師會交給孩子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技能,是在孩子可以承受範圍之內。

老師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乖和聽話,而是要讓他們掌握和學習,讓他們知道原來鞋子可以這樣穿脫,玩具玩好了一樣放回原處再去挑選下一種,下次回頭再想玩的時候原來的玩具不會因為不知道丟到哪裡而找不到。

我最近看過一個媽媽的朋友圈,她寫的很感性溫暖,她說自己每天下班很晚,搖搖晃晃擠了末班地鐵,拖著疲倦的身軀開啟門的瞬間,是女兒迎在門口的笑臉,廚房裡隱約飄來米飯的清香,耳朵裡回想的是女兒輕快的聲音:"媽媽今天我蒸好米飯了,還給媽媽泡了蜂蜜水,蜂蜜是爺爺帶來的,很甜很好喝哦。"

其實女兒只是簡單蒸了一個米飯,但在回來的路上卻自己獨自去菜市場買了菜,都是平時父母愛吃的菜,沒想到平時女兒都默默都記下了。

那一刻,這位媽媽內心說不出的感動,平常因為工作的關係,其實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所以很多小事情都是女兒做的,平常就自己洗漱,自己寫作業,自己整理書包,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小事情沒想到卻能鍛鍊女兒,而女兒給這麼大的驚喜。

這位媽媽說剛開始自己也心存內疚,覺得女兒還這麼小什麼都捨不得還自己做,生怕萬一哪裡不小心就磕碰了。出去和其他家長聊天時候,那些家長的論點就是孩子最好不要做家務,這些都由大人來做,孩子只要負責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就可以了。

其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提供有利於孩子生活自理的小事讓他們去做,"因為心疼孩子,而什麼都不讓他們做"才是父母疼愛孩子的"誤區"。

你折斷了孩子的翅膀

還記得當時轟動一時的天才的故事嗎?

17歲的魏永康,一度被人稱為神童,在的普通孩子在上高中的時候,他就因為成績優異,提前考進了中科院。

在所有人為之驚歎的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必定會受到學校重點培養,將來肯定會稱為一個與國家有用的人才時,他卻被學校勒令勸退了。

一時之間,各方譁然,怎麼都想不通是哪裡出錯了,直到後來學校給出的理由又被震驚到說不出話。

這樣一個天才,竟然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

他住的房間永遠是最髒亂差,幾天不洗的襪子堆積如山,生活垃圾暴露在各個角落,把好好的一個房間變成了垃圾倉庫,冬天的時候也不懂得自己新增衣服,穿著拖鞋薄衣在校園穿梭。平時和同學更是零交流,把自己隔絕在封閉的世界,活像一抹幽靈。

最初所有人都不解,能輕易在那些晦澀難懂裡展翅翱翔的天才,按理說那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對他來說應該也是小菜一碟。

偏偏這些一學就會的東西,成了他最大的障礙。

當自己的孩子被勸退的那刻,這位天才的母親卻憤怒無比直接指責:"如此好的機會,都被你丟了,你怎麼這麼笨?"

如此令人可悲,分明是這位母親讓他從小隻知讀書,折斷了他原本該有的翅膀,這個時候卻又怪他飛的不高。

一把刀你放著不用,讓它佔滿灰塵和潮溼,當初你買的時候花了再多的錢,到頭來也只有生鏽這一個結局。

何況是孩子呢。你讓孩子學會用筷子,他就永遠不會使用,你不教他穿衣服,他就只知道每次你拿出來衣服,他只會把兩隻胳膊伸的高高的等你把衣服套進去。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夠及時給他穿衣服的,到了四處無人的時候,這件衣服你又指望誰幫你把它套進孩子的身上呢?

行動的意義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育兒專家收集中美各個年齡層次的孩子做家務的對比列表。

美國,在孩子9-24個月:交給孩子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讓孩子扔自己的髒尿片。

而在中國,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數在母親的懷抱裡哄著。

孩子2-3歲的時候:美國媽媽會在出門的時候,順便讓孩子孩子幫忙扔垃圾,或者到門口的信箱取報紙。

而在中國,這個孩子大多還沒上幼兒園,在家裡如穿衣喝水上廁所都還是父母解決。

3-4歲:美國人覺可以適當養一隻寵物,讓孩子幫忙喂寵物,收拾排洩物。或者吃完飯後把自己的碗筷收到廚房;晚上試著讓他們學會自己刷牙、使用馬桶等。

而在中國,相信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像之前提到的,老師教會的東西,父母在生活里正在逐步給孩子清零。

4-5歲:美國媽媽會讓孩子在睡覺前把自己髒衣服放在洗衣籃裡,清晨起來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把家人的餐具擺上。但在中國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是少有讓他們擦餐桌的。

其實做家務不是在耽誤孩子,而是在鍛鍊他們的處理能力。要讓他們知道其實很多事情做起來很有趣,自己也能做好,讓他們知道食物來的不容易,而不是時刻在等待別人來做。

畢竟日後的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的人的。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摔倒了,家長不僅不抱、不撫,還要打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