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 | 小虎

楚楚是個5歲的小女孩,活潑可愛,不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和媽媽在臨街的店裡。

一天,旁邊開食品店的阿姨給了她一張貼紙,她特別喜歡,第二天又去找那位阿姨要了一張。媽媽看到了,問她是哪裡來的,她說是阿姨給的。

媽媽趕忙去找那位阿姨道謝,得知是孩子自己去要的,頓時感到生氣。

回到家之後,她沒有馬上批評責罵楚楚,而是思考片刻後,把楚楚叫到了身邊。

“寶貝,媽媽已經知道了,今天這張貼紙,是你去找旁邊的阿姨要的,對不對?”

“對的,媽媽。”

“你很喜歡貼紙,是嗎?”

“嗯!嗯!”

“那媽媽想知道,你為啥不和媽媽說,而是去找阿姨要呢?”

“媽媽掙錢很辛苦,找阿姨要,就不用媽媽花錢給我買了。”

媽媽聽了,有些感動了。

“寶貝啊,你知道心疼媽媽是對的,但你和阿姨要東西,這樣做對嗎?”

楚楚搖了搖頭。

“媽媽掙錢辛苦,阿姨掙錢也辛苦啊,這個貼紙是她的女兒學習有了進步,阿姨獎勵給她的,這兩天就給了你兩張......”

“媽媽,別生氣,我知道錯了。”

“好孩子!媽媽給你說啊,你懂得媽媽的辛苦,自己喜歡一樣東西,在手裡沒有錢買的情況下,知道想辦法,這都是好事,但隨便和別人要東西是絕對不可以的。想要買,就和媽媽說,再決定買不買。”

“別人花錢買的東西,我們不能隨意佔有,人家主動給你,你首先感謝並拒絕,如果最後還是給了你,要表示感謝,這是基本的禮貌。”

“記住了,媽媽,我想再給阿姨家的小姐姐買兩張貼紙送過去,跟阿姨說聲對不起。”

“好,過會媽媽陪你一起去買,給你也再買幾張。因為你能知錯就改,是好孩子,這是媽媽獎勵給你的,但你要保證以後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好不好?”

“好,媽媽放心吧!”

那天,媽媽帶著楚楚買了新的貼紙,楚楚挑了幾張最好看的,和媽媽一起給旁邊的阿姨送了過去。楚楚向阿姨道了歉,阿姨誇她是個好孩子,十分稱讚媽媽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中,犯錯就和呼吸一樣,再平常不過了。

孩子犯錯的時候,也是體現做父母的高下的時候。

犯錯,的確要及時制止,可以是提醒、批評,必要時候可以訓誡、體罰。

但犯錯也是孩子成長的對映,錯誤的行為背後,一定有正向的一面,是成長教育的最有利條件。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一流的父母一定不會只有制止。雖然生氣是肯定的,但會冷靜行事,由點到面,制止、肯定、教導“三管齊下”。孩子及時停止錯誤行為,也從此得以成長。

三流的父母,則會忘記理性,粗暴制止。雖然能起到制止作用,但更阻礙了孩子的成長,也影響了彼此間的感情和信任。

犯錯,是成長的體現

談到孩子撒謊,大人通常會說:“別的錯誤都好說,就是不能容忍撒謊!”

撒謊,當然是絕對要制止的錯誤,但其中正向的一面不能忽視。

孩子在撒謊之前,經過了細緻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鬥爭,而不是無意而為之。

它能體現孩子自我解決問題意識與能力的形成,也體現敢於冒險嘗試的精神。

通常是孩子面對用正當方式無法實現某個目的的時候,經過細緻的思考與思想鬥爭後,努力嘗試的其他實現方式。

這樣的意識和能力,也是未來立身處世所需,所以在制止撒謊行為的同時,更要注重正向引導。

睿智的父母,首先會弄清孩子說謊的原因,判斷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是否自身也存在過錯;對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給予孩子適度的滿足。

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擁有充盈的精神世界,不缺少快樂,也就不會執著於在某些單一的事物中來獲得滿足,謊言也就會被當做廢物拋棄。

用行動消滅孩子撒謊的理由,既能起到教育作用,又能促進親子關係,兩全其美。

如果直接粗暴制止,結果很可能是:

不但沒有真正制止,孩子很可能會花更多精力,研究更不易被察覺的方式,本該用於學習的精力也會被分散到其中,父母與孩子間的信任更會“走下坡路”。

犯錯,是孩子別樣的呼喚

孩子是弱者,大人是強者。幼小的孩子面對強勢的大人,很多時候無法透過正常的表達來實現目的,只能透過“犯錯”引起大人注意。

三年級的小強,週六媽媽安排他完成老師佈置的練習卷,他說要媽媽陪著他寫,可媽媽確實沒有時間,只好自己寫。

下午,媽媽氣得快崩潰了,一上午加上下午的一會,居然沒有寫完一張卷。

其實,小強並不是寫得慢,而是想留點到後面,等媽媽有時間的時候能陪他寫。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想媽媽能在週末陪陪他。

如此想來,孩子分明是在表達對媽媽的感情啊!有媽媽陪伴,他會寫得更開心,更有動力。

所以,媽媽可以讓他自己先完成一部分,等騰出時間來時,再陪他寫一部分。這樣安排,或許就兩全其美了。

這以後,儘可能推掉不必要的事,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當孩子不再需要刻意透過某種方式來爭取時,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7歲的琳琳,是爸爸媽媽眼中的乖乖女。

有一天爸爸和工友去外面吃飯,沒想到琳琳在家中開始各種“不乖”,又哭又鬧,就要爸爸回來,媽媽沒辦法只得給爸爸打電話讓他早點回來,爸爸吃了幾口趕緊趕了回來。

起初,爸爸媽媽始終覺得孩子是因為吃飯沒帶她去生氣了。

結果第二天,媽媽在和琳琳聊天時得知,是因為她知道爸爸在外面吃飯一定會抽菸喝酒,而前幾天老師剛剛講過吸菸喝酒有害健康。她是擔心爸爸的身體,她想讓爸爸媽媽永遠都健康,媽媽被感動了。

哭鬧肯定不對,但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用正常的方式告訴爸爸別抽菸別喝酒,有用嗎?

犯錯自然是不應該的,但在所難免。其實不止是孩子,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大大小小的錯誤中逐漸成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而且,同樣的錯誤,發生在孩子身上和大人身上,性質完全不一樣。

孩子的錯誤,通常不是成長的體現,就是內心難言之隱的呼喚,或是一種別樣的表達。它是孩子成長中的最強訊號,每一次錯誤都需要大人特別注意。

只是,需要注意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錯誤發射出來的成長訊號,以及孩子內心的真正需要。

大人要做的,不是單純的制止,而是在制止的同時,肯定孩子的成長,教會孩子不再犯錯的方法,創造不再犯錯的條件。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制止、肯定、教導三管齊下,就是為孩子建立一座座成長“加油站”。否則,單純的粗暴制止,就是孩子成長的緊箍咒。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多睡是否能讓小孩子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