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各位寶媽,你們有沒有這樣的苦惱?家裡四處堆滿了迪士尼、小豬佩奇等外國的兒童繪本,卻找不出一本真正能展現中國特色的故事書給孩子閱讀。

細細算來,我們有唐詩宋詞、成語典故,有聲律啟蒙、幼學瓊林,有節氣生肖、天干地支,可我們的孩子們卻只能每天捧著引進的繪本,從小浸潤在外國的文化氛圍裡。

孩子們天生就自帶好奇心與聯想力屬性,如果承載好奇心與聯想力的根脈能夠內生於本土文化,孩子們就能擁有更強大的民族自信與更開闊的眼界格局。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中國的孩子雖然聰明勤奮,學習成績也很優異,但放到國際上橫向比較,總給人感覺少了一份內在的文化個性和外在的創新精神。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書,是童書皇后楊紅櫻首次專為學齡前兒童精心創作的圖書,主人公是一隻中國大熊貓,名叫咪咪。咪咪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心,喜歡觀察、思考和對比,快樂地遊走在自然與人類之間,帶領小朋友去見識和感受。

整套書一共40冊,這次首推給大家的是第一輯《春天的故事》,共計10冊,適合2-5歲的孩子進行親子共讀。

大師手筆,基於中國文化的創新創作

家長給孩子買書,喜歡認準名家與名篇兩大亮點。這套書的作者楊紅櫻在兒童文學領域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她的《女生日記》《男生日記》"楊紅櫻通話系列""楊紅櫻成長小說系列""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笑貓日記系列"都已成為暢銷圖書品牌,創造了原創童書的暢銷奇蹟和中國兒童的熱讀,也多次被少年兒童評為"心中最喜愛的作家"。

有了先前的積累,作者對於《熊貓日記》的定位,有了新的標準,它既不是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簡單改編,也不是簡單粗暴的圖文和知識點堆砌,而是用貼合小朋友生活習慣的手法,讓他們更加熟悉我們的中國元素。

故事可以重新創作,精髓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在《清明節》一冊中,作者借咪咪的眼睛,展現了人們在這一天給去世的親人掃墓,小朋友們去春遊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採野菜、栽種小樹苗,回到家還有野菜饃饃吃,書中每一頁都有著簡單的語言描述,每一句話都對應著栩栩如生、春意盎然的繪畫,小朋友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萬物復甦,但這一冊的名字卻只用"醒來了"三個字表達驚蟄的含義,書中寫到雷聲嚇到了大熊貓,又借用大熊貓的眼睛讓小朋友認識到了哪些動物是需要冬眠的,青蛙、刺蝟、蛇還有小熊,春天來了,喚醒了它們,也喚醒了萬物,動物醒來,人們開始勞作,新的一年忙忙碌碌,這就是奮鬥的生活,作者就這樣把古人的智慧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小朋友們。

精心謀篇,立足教育科學的故事設計

學習,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點及面、由小到大,從單一到類比,從習得到創新。這是一種教育學的內在邏輯。

給孩子們編寫教材,也是遵循這一科學原則的,但教材的內容,有意義往往大於有意思。而對更多家長而言,對孩子有足夠吸引力讓他們學會專注、享受趣味的讀物,比提前學到很多高深的知識顯得重要得多。

《熊貓日記》寫給學齡前兒童,精心謀篇,恰恰是把孩子認知與學習的過程融入到簡單有吸引力的故事語言中去。

在《吃得飽,長得好》故事裡,大熊貓寶寶喜歡吃竹筍,它能夠從早吃到晚,所以長得又快又好,但它不滿足於此,還想知道其他動物都吃什麼,於是就開始觀察,青蛙在田裡吃害蟲,鳥兒也吃蟲子,松鼠喜歡吃松果,老虎喜歡吃肉,羊、牛、馬都喜歡吃青草,而人類小朋友則喜歡喝牛奶吃水果和蔬菜,孩子們可以從咪咪的思維過程與行動順序中明白,生活與學習中,多一些思考和觀察,動用腳、眼和腦,就可以收穫更多知識。

在《從小長大》故事裡,咪咪發現了小蝌蚪與青蛙長得不像,自己小時候也和現在不一樣,感到好奇,於是它們一起觀察了鴨子、猴子、小豬和小馬等動物幼年和成年的差異,還來到人類世界探尋嬰兒的模樣,了解了更多生物的發育型別與特點,實驗科學的探究思路就這樣從點滴中養成。

在親子陪伴閱讀中,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去啟發思考,溫故而知新,舉一而反三。就像每本書的末尾處的"媽媽考娃娃"欄目,都會根據這本書中所介紹的內容,提出相應問題,檢驗閱讀效果,激發主動思考。

孩子們可以從這一問一答中,加深對於不同動物外形、成長髮育、特長本領與習慣習性的了解,加深對於我們自己生存環境、生活場景、社群交流與文化背景的了解,體現了這套書的實用價值。

當然,每本書結尾處的提問,也僅僅是一種啟發思考,家長還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新的問題,與孩子全面探討,這一過程中,自己考慮問題的方式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益。

情感輸出,關注年幼兒童的教養教育

放眼玩具市場,孩子們的手伴堆積如山,各種動物公仔、各種汽車飛機變形恐龍、各類聲光電閃爍,再看看身邊,父母不常陪伴,沒有同齡人一起玩耍。不像我們小時候,可以在有河水有花鳥的地方帶著自己製作的玩具嬉戲,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勞動過週末,家裡兄弟姐妹、鄰居小夥伴一起分享好吃的……

現在的孩子,缺少了很多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也缺失了感受愛與溫暖的機會,因此無法將它們內化為自身的品性自然輸出,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比如不懂感恩、不懂珍惜等。

《我愛我家》講述大熊貓從小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從被銜在嘴裡到背在背上,慢慢長大的它體會到"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只要有家,就有溫暖。"大熊貓住在樹洞裡,由此類比,小鳥的家在樹上,蚯蚓的家在土壤裡,毛毛蟲的家在樹葉上,錦鯉的家在池塘裡等,而人類小朋友的家在樓房裡,家裡有爸爸和媽媽,他們過著快樂甜蜜的生活,最終從動物迴歸人類主題,喚醒孩子們對於家的愛和認知。

《我是中國大熊貓》把我們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的特徵、習性用第一人稱的語言介紹出來,因為它稀有而且萌態可愛,成為了大家喜愛的動物,也成為了中國與各國之間友好交流的使者。

我們中國人的成長,起源於自己的小家,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漸漸接觸到親戚、鄰里,求學工作後有了老師、領導、同窗、同事、朋友,到了一定年齡,會擁有自己的愛人與新的家庭。幾十年的光陰裡,我們逐漸長大的還有一個家國之情,愛自己的民族,愛我們的祖國,甚至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這些感情都需要由小到大的文化積累後才能一一輸出,因此從小接受正確的本土文化薰陶,對於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至關重要。

這便是這套書給孩子帶來的最大價值——教養教育,寶媽們不妨藉由故事往這些方向引導孩子。通過認知周圍的世界去熱愛大自然,和許多動物對話,再對比自我思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進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愛護環境,此為教養之首。書中的詞彙、媽媽的表達、親子的互動,讓孩子學會用公共語言去與人溝通感情,了解內心、表達需要、交流思想的順暢,此為教養之二。眼前所得所知皆有數,但思想可到達的邊界卻無限,書中大熊貓的思維模式教會孩子去拓展,把心胸變得巨集達而開明,登高望遠、摘星攬月,知曉來處,明確去處,心向光明,此為教養之三。

這套書共10冊,文字簡單清晰,插圖精美,紙質環保健康,輕薄便於攜帶,是睡前、旅途、娛樂的絕佳之選。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先平孕育故事①丨相約在先平,溫暖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