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很多家長都在群裡問:“孩子愛玩手機,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之類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寫出一些解決辦法,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學習、借鑑這些辦法,讓孩子慢慢放下手機。
1
導讀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都挺好》吧,其中有一個橋段:蘇明成舅舅去蘇明成公司要錢、賴在蘇大強家不走的那一段。
想必裡面舅舅的兒子讓大家印象深刻。一出場,就是拿著一個手機不停地在玩,不論周邊有什麼情況,都是沉溺於手機遊戲頭也不抬,甚至一頭撞在櫃子上,看起來頭腦簡單、行動緩慢、目光呆滯,後面舅舅一家走的時候,他也是經過提醒,才緩慢的離開,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只會玩手機的機器。
其實高科技產品發展到現在,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我們不用再裝一把溜溜球到處扔,也不用拿一個鐵圈滾來滾去,更不用去捉蛐蛐然後來參加比賽。因為一臺智慧手機就能給你帶來一切,但是老話說得好,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他給我們帶來福利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
2
玩手機的危害
那我們先來說說孩子長時間經常玩手機的危害:
1. 視力下降
孩子頻繁玩手機對視力影響尤為明顯,有資料顯示,一個孩子連續玩手機20分鐘,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視狀態。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一個“手機控”家長,手把手教孩子玩手機。過了半年,孩子眼睛看不清了,去醫院一查已經300度了。再過了半年,孩子突然哭著說看不見東西了,醫院檢查結果是:視網膜出現裂孔,已經失明了!
2.對身體發育不利
手機會發射電輻射,訊號強度越大輻射強度就會也高,對身體危害也就越大!
電輻射會使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代謝活動,對神經機能,心血管系統均有損傷。會導致腫瘤、心臟病、老年痴呆、耳鳴、聽力下降等。同時,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導致孩子活動減少,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
上面舅舅的兒子就是一個例子。
3、睡眠減少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因為玩手機時,機體褪黑色素(由垂體分泌,直接影響睡眠品質)的生成就會減少,導致我們睡眠減輕,甚至睡不著。相信那些玩手機到半夜甚至更晚的人都有深刻的體會吧——根本就不困,不想睡。
4、頸椎反弓
百度百科上說:頸椎反弓一種常見頸椎病。頸椎有正常的生理彎曲,如果沒有生理彎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稱為反弓。所以長期臥床玩手機,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所以為了身體健康,不要躺著玩手機。
5、學習成績下滑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成績必然會下降。因為有手機,就會想時時玩弄,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或者迷戀網路玄幻小說、打網路遊戲……極易上癮,玩到深夜,根本無法控制,而且遊戲裡的打打殺殺,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3
沉溺手機的原因
其實,關於玩手機這個問題,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不僅僅是孩子,也包括孩子們的家長、我們這些成年人,都是每天手機不離手的,對手機特別著魔,但是,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是不現實的。
孩子喜歡玩手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沉溺於遊戲、沉溺於手機裡的各種娛樂資訊、網路龐大的社交體系、家長的過分溺愛、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對學習不感興趣、逃避現實壓力、父母缺少陪伴等等原因,都可以導致孩子沉溺手機。
4
戒掉手機的方法
作為家長,肯定是希望孩子們能好好學習、遠離手機、保護視力、健康成長,可是怎麼說都不管用,但是家長不要強勢打壓,應採取懷柔政策。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他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有點固執和叛逆。如果你採取強制手段,沒收手機不允許他玩。他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跟著父母對著幹,長此以往,不僅破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激起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迷戀。或者說不作為,默默地學習,但是沒有效果。
所以我們要:
1.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一直是教育的原則,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玩手機的問題上要從小開始培養。
如果家長一到家就玩遊戲,不花時間陪孩子,不關愛孩子,孩子從家長的一言一行中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的。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家長自身要做到,給孩子樹立榜樣。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從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起就嚴格管理。
2.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是因為他對其他的愛好不感興趣,如果你安排豐富的娛樂節目,轉移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比如帶孩子去爬山、游泳,讓孩子鍛鍊身體;報各種興趣班;經常帶孩子去讀書館、參觀各種具有文化素養的文化活動。
3.講述危害
家長要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認識沉迷於手機的危害,明確這個時期學習才是首要任務。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關係不太依賴,家長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家長覺得直面與孩子溝通效果不大,可以通過書信、微信等方式,與孩子傾訴彼此的想法。
如果還不行的話可以試試下圖中的方法~
4.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無非就是喜歡打遊戲、看電視。他們喜歡什麼,家長也去深入研究下,既有共同話題,而且像打遊戲這些,你比他厲害,他不得不服你,在孩子心中就比較有威懾力,他就能聽得進去你的話。
5.和品學兼優的孩子相處
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看看附近有那個朋友的孩子品學兼優,多創造機會、鼓勵他們一起玩耍學習,他也會收到一些正面影響。
6.請家教
很多家長大概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輔導孩子寫作業會變得很吃力,自己也不太懂所以不敢輕易教孩子,導致孩子有反叛心理,過度依賴手機解題。
可以給孩子請個家教老師,既能輔佐孩子學習,保證孩子做作業時不玩手機、不依賴手機解題,又能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7.約法三章
買手機前,家長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共同制定一份手機使用法則,做不到就不買手機,先發制人。
例如:
週一至週六不玩,因為是上課期間;週六晚至週日可以適當玩手機,時間要低於學習時間。考試名次不能低於平時的大致目標,考到什麼前進名次就可以把手機交給他自己管理等等。
如果孩子做不到,或者成績下滑,那就收走手機作為懲罰,態度要堅定,做到不心疼、不放縱、不妥協,才能一點點的讓孩子戒掉對手機的依賴。
最好不要用玩手機來激勵孩子,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出去玩,看看風景,成績進步了可以去遠的地方旅遊,這才是非常正能量的獎勵。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初中或者高中,還是建議和孩子友好溝通,讓他自願將手機放在家裡,所謂眼不見心不煩,看不見手機的時間久了,玩手機的慾望也會降低;同時和老師溝通,督促他努力學習,培養他的學習習慣。
最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往往等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再去想辦法,想著從源頭上處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源頭了。
孩子的各種不良習慣或者小毛病的養成,最終的根源都在我們做父母的的身上。家長是否採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溝通、是否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否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很重要的。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的孩子,早日擺脫手機的精神鴉片,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