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家長在孩子生病時都會焦急不安,常常想,如果有某種營養保健品或增強免疫力的食品能解決這一問題該有多好啊!其實,孩子的健康並不是單純依靠某一種食物、營養保健品或藥物就能達到的。作為父母,需要了解嬰幼兒各時期發育特點來做好餵養和護理,對於提高嬰幼兒機體免疫力,減少生病機率是很必要的。
新生兒期從寶寶出生後到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新生兒在脫離母體後,由於各個器官和組織發育還不成熟,機體的調節功能差,餵養不當容易引發疾病。
新生兒發育是否良好,醫生常會以身高、體重等增長情況去衡量。而新生兒的這些生長指標又與餵養方式、奶量、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等息息相關,不僅如此,腸道是否健康直接影響著嬰兒對母乳或獸乳營養的吸收,從而影響著新生兒的生長髮育。
不要讓孩子輸在健康的起跑線上
寶寶腸道內最初是沒有細菌的,隨著餵養與外界的接觸,在消化道內逐漸形成微生態王國,並透過免疫應答初步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同時幫助改善消化,但都還不完善。對於出生不足2500g的早產兒或小樣兒來說,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更弱於足月正常體重兒,對餵養、護理的要求也更高,並且,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持續時間也會較長。我們可以透過腸道益生菌的補充來幫助健康腸道,改善消化,同時減少膽紅素的肝腸迴圈從而減少黃疸,並增進食慾,促進其對營養物質的攝入和吸收,利於其生長髮育。對足月、健康的新生兒來說,補充益生菌也是十分必要的。
嬰兒期從寶寶出生至寶寶1週歲稱為嬰兒期。嬰兒期是人體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週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因此對營養的需求也比較高。但孩子此時各個器官發育尚不完善,餵養與護理方面要嚴格注意,應該結合這一時期嬰兒生長髮育的特點,合理安排餵養。
由於每個寶寶存在著個體差異,加之餵養方式不同,輔食沒有科學新增,護理不當等,常常會導致寶寶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一系列問題,長期的營養攝入不足很容易造成貧血、缺鈣等問題,影響孩子發育。
科學餵養與護理是預防的不二法則
6個月後視情況開始新增輔食,一定要遵循從稀到稠、從少到多、適應一種新輔食後再新增另一種的原則。輔食新增不當是造成孩子積食、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的最常見因素。因此,要想避免寶寶出現消化系統問題,首先要合理餵養,並且,餵養中一定要注意衛生,以防病從口入;避免長時間或濫用抗生素,應用抗生素時要常規補充益生菌;每日在衝調好的奶粉中新增益生菌,可以很好地維護腸道健康,增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提升免疫力,使孩子少患病。
幼兒期從1週歲到滿3週歲之間的時期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寶寶的生長髮育速度較前雖有所減緩,但對營養的需求仍是較高的。腸道的健康狀態,直接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就是說,與營養供給是否充足相比,腸道是否健康更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期與之前相比,消化系統功能雖然有所增強,但仍不完善,加上多數孩子都在這一階段斷奶,開始斷奶後,若在餵養過程中,有過多餵養、餵養不足等情況,非常容易造成消化方面的問題,如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另一方面,隨著寶寶大運動的發展,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充套件,接觸事物逐漸增多。當孩子觸控各種物體時,手部會沾有大量的細菌,若家長看護不周、清潔不及時,孩子吃手或者直接用手去拿食物食用,常會使得病菌由口而入,引起感染性腹瀉。
根據乳牙個數和咀嚼能力安排輔食
許多家長常會認為孩子只要斷了奶或過了週歲,就可以和成人一樣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其實這是錯誤的。孩子們個體差異較大,並且輔食新增的時間和情況各不相同,消化功能、咀嚼能力也不同,未考慮到以上的情況就想當然地認為可以這樣餵養,是引起這一時期小兒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不要為了省事而給孩子吃成人飯菜,幼兒的飯菜應當單獨烹飪,少油少鹽,軟爛適宜。即使斷母乳後,也要保證每天攝入適量的配方奶粉,補充益生菌,養護好孩子的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