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不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領袖,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甘地夫人認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使他們以後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作為母親,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發展自我剋制力。所以,不要刻意對孩子隱瞞什麼。
大兒子拉吉夫在12歲時因病需要做一次手術。醫生在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時,打算對他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他想安慰孩子說:“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這樣不妥,因為孩子已經懂事了。所以,她及時阻止了醫生的善意行為。隨後,甘地夫人來到拉吉夫的床邊,平靜地告訴他:“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誰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一定要有精神上的準備。哭泣或叫苦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孩子,你要記住:痛苦是一種禮遇!”
手術後,拉吉夫果然沒有哭,也沒有叫苦,而是勇敢地忍受了這一切。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以後的人生少一些悲涼的氣氛,多一些壯麗的色彩,那就不要對孩子隱瞞一些事情的真相,早一些讓孩子懂得挫折與坎坷是人生正常的“待遇”。這樣,當困難到來時,孩子就會懂得面對,而不會逃避。
所以說,對孩子的教育,父母也應該講究一點藝術,採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法來教育他,但一定不能採用瞞和騙的方法,因為孩子總要長大,總有一天他會知道事實的真相。
父母也應該把社會上一些不如人意甚至是醜惡的地方告訴孩子 ,這是父母的責任。這樣,當他面對真實的世界時就不會感覺無所適從。孩子只有瞭解了真相,才能以不變的真誠去迎接人生的風雨。
一位成功的母親曾這樣說:“在家庭生活中,我沒有太刻意地讓孩子迴避什麼。有時我跟他爸或親戚朋友正在談論一件事情,我覺得他聽了會有益,就會把他叫過來一起聽。我和他爸白天遇到什麼事情,見到什麼人,聽別人說了什麼事,我們經常會以很隨機自然的方式說給他聽,或允許他旁聽。他會很認真地聽,並發表他的看法。無論對錯,我們注意不打擊他,並且會對他說我們的處理方式,給他講這樣做的理由。”
“在他小時候,我們有時為了應酬,也曾到過歌舞廳、遊戲廳、星級酒店、路邊小店、茶館、咖啡廳……只要有可能,我就儘量帶上他。凡是有的,讓他經歷;凡是經歷的,讓他思考。讓他看到這個社會的真實,讓他知道,在這個世間,有很多種生存方式。同時,在此情此景中,把我們的標準和選擇告訴他。”
作為父母,應該儘可能給孩子一個真實世界,不要因為他年紀小就簡化、模糊甚至剝奪他體味真實世界的權利!當然,在告訴他真實世界的同時,也應該告訴他如何正確觀察和認識生活,要讓他認識到,辦法總比困難多,好人總比壞人多,而且要讓他堅信明天會更好。
親子溝通小貼士
經歷過生活的父母,面對幼小的孩子,不要把這個世界描繪得太過美麗,好像白雪公主就在身邊,讓孩子以為自己是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父母應該知道,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一些符合他成長心理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須的,也是讓他走好人生路必要的一課。給孩子一雙慧眼,讓他認清世界的真實,是父母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