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家孩子小時候有沒有吃手的習慣呢?

我有一個小表弟,從小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給姥姥照顧。表弟因為沒有媽媽在身邊照顧,每天晚上都習慣吮吸大拇指睡覺。當時大家覺得他是想媽媽了,於是沒有阻止。

上一年級的時候,表弟的父母把他接過去上學。晚上幫他蓋被子的時候,發現他依舊還有吃手的習慣,試了往手指上塗苦瓜水等方法依舊沒有用。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吃手”將來會變聰明。但實際上,我的小表弟大腦發育比較遲鈍,成績總是墊底。

其實很明顯,表弟是因為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才習慣吃手的。小時候家長沒有及時進行干預,才導致這個壞習慣改不掉。

孩子“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孩子有吃手的習慣,從網路上搜索過相關資料的話,應該會發現大致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表現,孩子“吃手”無傷大雅,所以家長不必進行干預。

第二種看法則認為孩子吃手對於孩子口腔和牙齒髮育有負面影響,所以家長得采取人為干預才行。

那麼,孩子“吃手”到底是不是智力發育的表現?

答案是肯定的,寶寶吃手的行為,在醫學上被稱為“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射。

通常90%以上的孩子都會有“吸吮手指”的生理反射,一般情況下孩子1-2月時就會有了想要吸吮手指的動作。不過因為做不到將手指分開放到嘴裡的動作,所以此時寶寶吸吮手指的表現為吸吮自己的小拳頭。

等到寶寶3個月左右時,已經有了吸吮手指的能力,試著將自己的大拇指或者是拇指和食指一起放到嘴裡吸吮,而這一套複雜動作的完成恰恰是孩子智力發育的一個訊號。

此外,超過50%以上的寶寶都會在7個月左右改掉吃手指的習慣,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做的是耐心等待,觀察孩子的情況。

家長別高興太早,寶寶吃手超過年齡要干預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吃手並不是完全不需要干預的。

當寶寶處於口欲期,也就是從出生到2歲這個時間段,孩子絕大多數探索世界的動作基本靠嘴和手來完成,此時寶寶將手放在嘴裡的行為是正常不需要人為干預的。

然而,等到孩子超過“口欲期”,來到2歲直至4歲左右的時候,吃手這一行為在正常情況下會漸漸消失,萬一家長髮現孩子仍然存在過度吃手的行為,就要及時進行干預了。

所謂“病從口入”,此時孩子正處於一個比較活潑的年齡,平時接觸各種髒東西的機率也大很多,如果孩子仍然有著吸吮手指的習慣,很可能會受到細菌侵害,出現一些健康問題。

另外,長時間的吸吮手指還有可能使孩子的牙齒髮育變形,出現牙齒排列不齊的狀況,使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一口好牙”。

糾正孩子的吃手行為,從以下個3方面入手

①轉移孩子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吃手,主要是因為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一時之間難以改正,習慣性地將手放進自己的嘴裡。

針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為孩子購買一些玩具,當寶寶要將手放在嘴裡時,讓他透過做一些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從而改正吃手的習慣。

②採用厭惡療法

如果孩子養成吃手的習慣,且難以被糾正的話,家長可以採用“厭惡療法”。在網路上搜索一些受到吸吮手指傷害孩子的照片,以及案例等等。

借用這些圖片和案例,來為孩子講解吸吮手指的危害,讓孩子對吸吮手指這一行為產生厭惡感,自發地改正自己吃手的壞習慣。

有時孩子吃手習慣不容易被糾正,還可能是因為缺少陪伴感到孤獨而引起的。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難以改正吃手的習慣,家長可以“對症下藥”,平時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逐漸糾正孩子的問題。

和你說句貼心話

孩子過度吃手的習慣不是一件小事,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傷害。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度過“口欲期”之後,仍然喜歡每天將自己的手放進嘴裡,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採用適當的方法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每日話題:你家孩子有沒有“吃手”的行為呢?

————————

1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健康孩子和腦癱兒的出生,只差那麼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