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小生命的降臨都會給這個家庭帶去歡樂與幸福。從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這些小精靈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被家裡人捧在手心,生怕他們受到一點傷害。嬰兒作為最弱小的群體,沒有自我保護能力,自我保護意識也尚未成型,因此往往都是父母在擔心他們的安危。
然而事實也不盡是如此。看起來人畜無害,楚楚可憐的小寶寶們有很多時候反而破壞力驚人,翻箱倒櫃,狂撕面巾紙,怒砸電視劇這些都不在話下。不過這些所作所為起碼不對人造成真實傷害。而有些寶寶可就厲害了,狠起來連自己親媽都敢"動手"。
剖腹七層生下你,你卻讓我變"獨眼媽媽"?
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網上釋出了一則短影片。在這段短影片中,她的一隻眼睛被蒙上了紗布,親身講述自己被"欺負"的經歷。
這個影片立刻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原來影片中,這位寶媽的眼睛是被自己的寶寶所傷,事情源於自己和寶寶親熱的時候,她把臉靠近寶寶,試圖用嘴親吻寶寶的小手。萬萬沒想到的是,寶寶正玩得起勁,直接將手指頭戳向媽媽的眼睛。媽媽躲閃不及,當時眼睛就感覺一陣劇痛,眼睛怎麼睜也睜不開。不懂事的寶寶看到這幅場景,以為媽媽還在和他鬧,不由得咯咯大笑起來。媽媽趕緊喊老公送她上了醫院。
夫妻二人火速趕往醫院,醫生的診斷結果是眼角膜被寶寶的指甲劃傷,眼球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傷。未來半個月,那隻受傷的眼睛都要在敷藥中度過了…
有許多寶寶都有一定的攻擊傾向,有人可能會說,小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然而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寶寶的攻擊傾向從何而來?1. 前道德階段
在這段時間裡,寶寶們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他們為達到自己的願望,什麼都會去做,他們的行為可能是道德的,可能是不道德的。這階段的寶寶認知能力基本處於動物水平。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什麼都想去探索,同時有趨利避害的做法。
2. 道德實在論階段
這時候的寶寶在爸爸媽媽這等"權威人士"的教育下,認識到了外界是有規章制度的。心中有了對黑與白的判斷,慢慢清楚了事情有分對錯。在一些時候他們往往明白,媽媽的頭髮不能用力扯,爸爸的鬍子不能使勁抓,但是認知能力的不成熟往往又會讓他們暫時忘記這一切,繼續我行我素的做事情。
寶寶的認知不成熟所導致的一系列行為確實是讓各位準父母頭疼不已,其傷害不容小覷。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怎樣應對這種突發情況呢?
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正確應對1. 言語上的悉心教育
寶寶做出一些具有攻擊性的舉動時,寶媽們儘量避免用打罵教育孩子。這種方法不可取,更應該儘量用語言上的敦敦教誨來引導孩子,讓其分清是非對錯,慢慢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雖然前期這種言語教育可能收效甚微,但是凡事重在日積月累。
2. 注意力上的轉移
孩子的好動與活潑是與生俱來的。很多父母可能會發現,年幼的孩子喜歡熱衷於做一些微不足道,但是有很有積極性的事情。比如幫忙開門,幫忙遞東西。在他們能力有限的時候,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常常可以證明他們的能力,讓自己感覺到有一定的價值,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也會往積極性的方向發展。
孩子的攻擊往往都是無意間形成的,寶媽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學會將孩子的行為往正確的方向上引導,讓孩子清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