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沒娃時,看到別人對孩子發脾氣,我總認為這些父母的修養還不夠。到自己有了娃,我非常理解那些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父母。不過話說回來,發脾氣真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道:“家長脾氣大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槓,為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神經病人格。”

在與孩子相處中,父母總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大發脾氣。事實上,發脾氣並沒有教育功能,反而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可以說,父母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蹲下來聽孩子講話,抱起來與孩子交流,牽著手對孩子教育,做孩子的知心人,這才是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01 父母的壞脾氣會深深地刺痛孩子

父母發脾氣,大機率事件是陪孩子寫作業了。有網友說:輔導孩子寫作業,簡直就是檢驗親情的試金石。深夜10:30分,某小區傳出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學習的咆哮聲,被鄰居拍下後發到網上迅速躥紅。網友忍不住調侃道:一人訓孩子,全小區受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有些心急的父母恨鐵不成鋼,認為斥責孩子會讓孩子“長記性”,看到孩子做錯了題,“你真是笨蛋,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就是爛泥糊不上牆,我對你沒什麼指望!”“你笨得像頭豬!”之類的話就會脫口而出。殊不知,這些話會被孩子牢牢地記在心裡:“我真的很笨呀?唉,我一點兒用都沒有。”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消磨殆盡。

仔細想想,父母發怒時,孩子根本不會關心自己的行為,只會關注父母的情緒。當父母的怒氣佔上風時,其實也是在教給孩子如何來對付父母的怒氣,讓叛逆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所以說,發脾氣不是管教,父母試著將抱怨的話換作肯定孩子的話,給孩子恰當的期望和賞識,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多給予孩子支援和鼓勵,讓孩子在讚美聲中變得更自信、更有競爭力。

02 父母不要將壞情緒帶回家

一位鄰居媽媽,由於單位改制,被分到了距家很遠的分公司去上班。因為心理不平衡,這位媽媽每天下班回到家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呵斥7歲的女兒。她的女兒其實很優秀,還曾在多種競賽中拿過獎,但這位媽媽卻總愛找茬,對女兒百般挑剔。久而久之,女兒一見到媽媽下班回家就十分緊張,總怕自己做錯什麼惹來媽媽一頓臭罵。

其實,這位媽媽每次罵完女兒都很後悔,認為把女兒當作自己不良情緒的“出氣筒”,自己做得的確很失敗。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整天處於一個心理極度壓抑的環境,導致孩子變得內向、膽小,長期下去,孩子很容易情緒崩潰。

父母拿孩子當“出氣筒”,是不尊重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表現。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土壤,要是父母的情緒不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茁壯成長呢?所以,父母要時刻反省自己,無論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受到了怎樣的委屈或者挫折,都不要將這份情緒帶回家中,轉嫁到孩子身上。

03 父母不要先入為主,耐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女兒把每個蘋果都咬一口,媽媽怒斥道:“你這孩子就是欠,每個蘋果都咬一口就是不吃,我這暴脾氣……”女兒委屈地說:“不是的,媽媽是……”“是什麼是,還敢狡辯?”女兒低聲哭了起來。

這是一位網友講述的一則親子溝通故事。故事的後續,爸爸看到女兒傷心難過便詢問原因,原來女兒將每個蘋果都咬一口是為了挑出最甜的給媽媽吃,可以說是非常的暖心了。

很多父母經常因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而大吼大叫,但往往忽視了一個問題,作為父母,自己是不是會傾聽?能不能靜靜地聽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孩子還沒說兩句,父母就表現得很不耐煩,不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直接劈頭蓋臉地批評,孩子心裡肯定不舒服,會覺得很冤枉。

父母可以試著詢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什麼要這樣?”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非常重要。讓孩子有機會講出真相,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錯,他也會因為父母給了自己辯解的機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甘心改正。

04 父母要以寬容心對待孩子的錯誤

兒子在校犯錯誤被罰寫檢查還偷著樂,握筆如話筒,陶醉般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一篇篇的檢查。”媽媽本來生氣要揍兒子一頓,看到這一幕突然沒了脾氣。兒子繼續唱道:“那一天老師令我去把檢查寫,又是那熟悉的400字……悔恨交加到底要怎麼寫,一篇又一篇,哈哈哈哈哈哈……哎,貝多芬都彈不出我的憂傷……”兒子苦笑著繼續寫檢查了。

人生在世,沒有誰是不會犯錯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是如此。當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後,暴脾氣不能一點就著,而是應該學會寬容。要一點點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如何做是在犯錯。父母積極的人生觀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健康,不偏激,不陰暗,這樣的孩子未來想不優秀都難。

05 父母態度溫柔而堅定,用規則給孩子最好的愛

女兒4歲時,有一次因為飯前吃了很多零食,又喝了牛奶,吃午飯的時候,任憑我怎麼叫也不過來吃飯。我並沒有生氣,而是認真地問女兒是不是不吃午飯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我收起了女兒的餐具。

下午女兒睡醒午覺後說肚子餓了,媽媽就給女兒找吃的東西,但被我攔住了,我告訴媽媽:“孩子餓一次餓不壞,如果這次滿足了她,以後她一定還會出現不好好吃飯的情況,所以下午可以給她喝水,但不能給她拿東西吃。”女兒聽了哇哇大哭,我問女兒:“你是不是答應爸爸今天不吃午飯了?那麼我們說話要算數,晚上讓媽媽給你做最愛吃的披薩,好嗎?”女兒聽了只好點頭。

到了晚上,女兒吃了整整一張披薩,媽媽這才放下心來。自這以後,女兒再也沒有飯前吃零食,不好好吃正餐的習慣了。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一個詞叫“溫柔而堅定”。父母給孩子制定規則,永遠比發脾氣訓斥孩子更有效。但要想規則執行成功,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規則不能被隨意改變,父母也絕不會妥協,讓孩子在規則下有更多的自由和快樂。

06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壞脾氣

國外的一位家長在網上發帖:“昨天深夜我17歲的女兒跳出家裡的窗戶溜走了,今天早上5點多鐘才返回家中。哪位家長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正確解決這個問題?我是否該責備女兒呢?”

有位網友迅速回了帖,他寫道:“看到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以前聽家裡人講,在媽媽上高中的時候,她也經常在深夜悄悄地從家裡的窗戶爬出去。有一天被外公發現了,外公就把庭院裡的梯子搭在女兒的窗戶下面,並且留了一張字條,上面寫道:‘我給你提供一架梯子,我不希望你摔下去,不希望你受傷,你明天早晨回家的時候,別忘了把梯子放回後院,然後上樓,你媽媽要找你聊聊。’從此以後,媽媽再也沒有半夜從窗戶溜出去了。”

試想,如果這種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們是否如上述網友一樣,能夠冷靜地處理這個問題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控制不住脾氣時,父母可以試著做深呼吸,將情緒穩定下來,便於想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談到“沒脾氣才會有教育”時,提出了幾個有效控制脾氣的好方法,比如半小時效應、紙條儀式、意念疏散等。這些方法如果反覆練習,一直堅持下去,壞脾氣一定能被有效控制。感興趣的寶爸寶媽們不妨讀讀試試。

父母常發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過度斥責,不僅會讓孩子喪失自信,還容易形成懦弱、怕事、拘謹的性格。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見到效果,需要父母戒驕戒躁,耐心地去和孩子溝通。簡單、粗暴、頻繁地斥責,對孩子的成長是不會起到任何促進作用的。

11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0歲巧囊第一胎,不少姐妹都有二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