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電視中或網路中,我們會看到人販子常常抓住孩子的心理,用糖果、玩具等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做誘餌,讓孩子主動跟著走,然後就把孩子拐跑了。

也有的孩子,家長教育的非常好,凡是陌生人給東西,未經家長允許是不能要的,在關鍵時刻,他們往往能夠剋制住自己。

孩子

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容易退縮,失敗後不願意再去嘗試,對待事情成功的過程缺乏耐心和等待。這種慣性很可能一直延續到成人,他們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他們渴望快速成功,當現實給他們打擊時,便抱怨他人或周圍環境,抱怨命運的不公。也許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意志力是如此的脆弱。

剋制力和意志力在人的一生中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加爾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一項開創性研究,即“棉花糖實驗”。

在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為研究中,共有600名4到6歲的兒童參與,他們均來自斯坦福大學附屬的幼兒園,並被要求做出選擇:在你面前放著一塊棉花糖,如果能堅持15分鐘別碰它,那麼15分鐘後你將被額外再獎勵一塊棉花糖。若沒堅持住吃了就沒有了。沃爾特·米加爾博士離開實驗的房間後,一臺隱藏攝像機開始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有的小孩在沃爾特·米加爾博士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則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手蓋住眼睛、踢桌子玩或是用手指戳棉花糖。還有的孩子湊上去聞,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邊緣咬一小口,希望等沃爾特·米加爾博士回來的時候不會被發現。總共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堅持了15分鐘,並得到了獎勵。幾年後,該研究小組回訪了這群小孩,探究在棉花糖實驗中選擇延遲滿足感的做法是否與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具有相關性。

棉花糖

沃爾特·米加爾博士發現,幾年過去了,當初能夠為了獎勵而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更高的自信程度或更優秀的成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而“意志力薄弱的人”患有肥胖症的機率則高出30%。

美國意志力研究領域權威羅伊鮑邁斯特教授指出:孩子在6-7歲是意志力形成的最佳時期。

相信看了上述內容,很多家長都渴望能夠有具體的方法和指導來從小培養孩子意志力。

我們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呢?以下筆者給出幾條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注重精神和道德教育

《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指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不去教育,孩子碰到這類好吃的,很可能自私的會去選擇那個大的。

另外一個故事也和梨有關。

講的是元朝思想家,教育家許衡年輕時的故事。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許衡曾經在盛夏時經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由於行走路途遙遠,天氣又熱十分口渴,這時恰好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後地去摘梨來吃,許衡卻獨自端正地坐在樹下,安然如常。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摘梨吃,許衡說:“這梨樹不是自己家的卻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說:“現在時局混亂,這棵梨樹沒有主人了啊,何必在意呢?。”許衡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人家所贈與的,雖然只是一點小東西,但是有違背"義"的,都不能接受.。庭院裡有果樹,當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時,有教養的小孩經過它,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那是他家人教化的結果啊。“

許衡曾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小學》、四書,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講習,望於此有得,他書雖不治,無憾也。我平生長處,在信此數書。”

《小學》一書,是朱熹為儒家士子所擬定的入門讀本。其內容涵蓋了個人的修養,社會道德的培養,以及前人的嘉言善行摘錄。朱熹說:“後生初學,且看《小學》書,那個是做人的樣子。”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許衡在盛夏口渴的情況下不食無主之梨,是經過了從小道德教育薰陶的,否則一般人斷難有此耐力和意志力。

幫助孩子樹立榜樣

毛澤東在湘鄉東山學校 讀書時,曾向朋友蕭三借閱《世界英雄豪傑傳》,幾天後,毛澤東還書給蕭三,並十分感慨地說道,當今的中國太需要書中這樣的英雄豪傑了。

26年之後,毛澤東對斯諾回憶自己讀這本書的情景時說:他從中知道了拿破崙、俄國葉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靈登、格萊斯頓、盧梭、孟德斯鳩及林肯。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曾經寫過一首詩《石灰吟》,這首詩和他的名字一樣名垂千古。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朝·于謙

于謙少年時期即刻苦讀書,志向高遠。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氣節,懸文天祥像於座位之側,幾十年如一日。

而最終於謙也成為了文天祥一樣的偉大人物,這正是榜樣的力量。

做父母的可以多給孩子講述一些偉大人物的故事,讓他們從小以聖賢豪傑為榜樣,孩子在聖賢豪傑的感召下意志力也會更加堅強。

不要輕易讓孩子獲得想要的東西

孩子很想要一輛電動玩具車,父母會覺得應該給孩子買,但是如何答應孩子就是技巧。可以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比如幫忙做家務,比如讀完一本書等等,讓孩子在努力之後,用自己的成果來換取想要的物品。

只要孩子持久地做某件事情,他就會逐漸領悟勞動的價值以及任何美好背後的艱辛。

從小事做起

雖然科學家提出6-7歲是培養意志力的關鍵形成時期,但是從幼兒3歲開始,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小事情,比如穿衣、穿鞋、自己裝飯等等。這些小事一開始對於孩子而言就是特別難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個小挫折,孩子從有意識起,就知道了要透過反覆的練習才能戰勝困難,到了小學階段,這些孩子的內心會比那些很少自己做事情的孩子堅強很多,意志力也更強。

進行輔助訓練

早在1915年,心理學家博伊德.巴雷特就提出了一套鍛鍊意志的方法,其中包括從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以及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來後再一根一根地裝回盒子裡。他認為,這些練習可以增強意志力,以便日後去面對更嚴重更困難的挑戰。巴雷特的具體建議似乎有些過時,但他的思路卻給人以啟發。例如在幼兒園,老師們把黑豆,扁豆,黃豆,綠豆,紅豆等混裝在一個塑膠盆裡,讓孩子們按照不同顏色分類挑揀出來,裝到對應的碗裡裡,一方面訓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細心和耐心,一方面也是訓練孩子的意志力。

不同顏色豆子

美食剋制訓練

如前面所提到的棉花糖試驗,作為家長也可以採用類似方法。

比如你給孩子買了一盒巧克力,由你來保管,不要把一盒巧克力全都給了孩子,如果都交給了孩子,不用想,孩子肯定會沒有節制。

你可以先給孩子一塊巧克力,接著過了2天,再給孩子第二塊巧克力時,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寶貝,現在媽媽給你一塊巧克力,如果你能堅持到明天這個時候再吃,那麼我再額外多給你一塊。如果這塊巧克力你能堅持到第5天再吃,我再額外多給你三塊巧克力,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到,更長時間的忍耐和剋制會得到更大的好處。

當孩子長大成人時,面對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孩子也許更願意選擇長遠的利益,而不會輕易的被短期利益所誘惑。

設定階段性獎勵

無論是讓孩子從點滴小困難做起,還是巧克力的誘惑,當孩子不斷的超越自我,實現階段性的勝利時,父母都要給孩子一定的獎勵,包括口頭的讚許和物質的獎勵,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剋制自己的慾望,因為意志力增強所帶來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更願意剋制自己的慾望,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人們常說: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堅強的意志力。

沒有意志力的人,一切感到困難。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對翅膀。

願以上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培養堅強的意志力。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婦指南”:在這裡,男人不肯對女人半點虛與委蛇,哪怕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