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人造子宮目前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上,早在《駭客帝國》中,人造子宮就已經出現,在電影中所有的人類都不是來源於女性的子宮內,而是一個像培養皿一樣的容器之中,它能夠模擬出母親的子宮環境,使胎兒在這裡發育成熟。
那麼問題來了,人造子宮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人造子宮技術可以實現,未來女性真的不用懷孕了嗎?
保溫箱人造子宮的雛形我們知道,胎兒的發育需要在母親體內進行,由胎盤連線母體與胎兒,實現營養的運輸與代謝廢物的排出。但是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會由於各種原因出現早產行為,我們將胎兒發育時間不足37周的,稱之為早產兒。
發育時間的不同,也會導致早產兒的存活率不同。一般而言23周之前的超早產兒存活機率為0;懷孕23周之後出生的早產兒存活機率為15%;懷孕24周出生的早產兒存活機率機率為55%;25周以上的胎兒存活機率接近80%左右;28周以上的胎兒存活機率會提高到90%左右。
之所以早產兒也有如此高的成活率,是因為現如今的科學技術已經實現了部分子宮功能。比如:早產兒出生之後,醫生會將早產兒放在保溫箱裡,早產保溫箱透過模擬子宮的環境,既能夠為孩子提供合適的溫度,還能夠為嬰兒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比如:早產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毒或者其他微生物的侵襲,而保溫箱會定期消毒,從而保護早產兒的安全。
還有,胎兒的肺部是最後才發育成熟,這意味著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完全,需要使用呼吸機。
儘管保溫箱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但是現如今的保溫箱還無法徹底取代母親的子宮,如果胎兒過早地出生,胎兒將可能會有發育遲緩、肺部發育不完全以及感染等各種風險,且越早出生胎兒的風險越大,所以現在都是透過保胎來延長胎兒在母親體內的時間,不到萬不得已,輕易不讓胎兒過早出生。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500多萬孕期小於37周的早產兒,而早產也是造成嬰兒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能夠發明出一種人造子宮,使過早出生的嬰兒或者是胚胎直接在人造子宮中發育,不僅會大大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還能減少代孕事件的發生,保護女性的權益。那這項實驗在實驗室中進行得如何呢?
人造子宮2017年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對外宣佈,他們用外部人造子宮維持了超早產羔羊的生存。
研究人員使用含有鹽以及其他電解質的液體取代羊水,並將其裝入到袋子中,模擬子宮環境。在薄膜之外, 工作人員為小羊配備了人造胎盤,將人造胎盤與羔羊的臍帶相連,為其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代謝支援。
參與實驗的小羊一共有8只,其中5頭相當於人類的23周胎兒,而23周的早產兒出生後存活機率為0;其餘3頭小羊的孕周略大一些。在這個人造子宮中,小羊發育一切正常,能夠正常地吞嚥和呼吸,並在孕育4周之後小羊出生。經過檢查發現,這些小羊除了有一些輕微的早產併發症之外,其餘的和同齡小羊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為了確保實驗的嚴謹性,研究人員還對其中一些小羊進行安樂死,解剖了它們的肺部和大腦,這是因為這兩個器官是早產兒最容易發育不完全的器官,但是解剖發現它們的身體非常健康。
超早產羔羊在人造子宮內發育成熟的實驗,被髮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研究人員表示,整個實驗試圖模擬出真實的子宮環境,延長23周至24周早產胎兒的存活率,雖然還不是完全的人造子宮,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有可能實現從胚胎髮育,到著床以及生產等孕期全過程均在人工子宮內完成。
但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並不代表著對人類有利無害。人造子宮雖然減少了女性孕期的痛苦,但也有可能會導致技術濫用,給人類帶來更嚴重的威脅。
比如:胚胎在人造子宮內發育時,父母雙方感情發生變化,導致無人養育怎麼辦?胚胎髮育過程中,看出是男性女性怎麼辦?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長相外貌等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怎麼辦(胎記之類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人造子宮可以實現,那麼會不會被人們用於犯罪,比如:器官移植等問題。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進步雖然可以緩解懷孕的痛苦,但科學技術的濫用也會帶來嚴重的倫理問題。所以無論是代孕,還是人造子宮,在具體實行時都會面臨倫理道德的審查。
如果無法解決倫理道德的問題,那麼我們寧願拋棄該技術,也決不能讓該技術危害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