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往往對這個世界充滿著驚奇,滿腦子總是千奇百怪的問題,常常會沒完沒了地問問題,大多數父母往往招架不住,心生厭煩。
小塞德茲也常常這樣煩他的爸爸:
“那些大山是怎麼來的,它們也是媽媽生的嗎?”
“人為什麼要穿衣服而動物卻不需要?”
“鋼琴的琴鍵為什麼有黑白之分?”……
美國心理學家塞德茲常為兒子無窮無盡的問題所煩擾,甚至希望孩子閉嘴。但他同時清醒地認識到:孩子頭腦裡冒出的一連串問題是孩子可貴的究理精神萌芽的表現,是孩子求知慾望。他以極大的耐心地對待孩子的問題並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教育。在他的教育下,小塞德茲學習能力遠超過同齡的孩子,他6歲入小學讀書,入學那天,上午9點他被編入一年級,上午12點時他就跳到了三年級,僅用了一年時間學完了小學課程。8歲上了中學,11歲考入哈佛大學。
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日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說:“十五歲就從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塞德茲決不是偶然產生的所謂神童,而是他父親以世所難敵的教育方式給我們這個俗物世界奉獻的一位天才。”
《俗物與天才》一書的教育理念的精髓就在於培養孩子的究理精神。
01.什麼是孩子的究理精神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往往對這個世界充滿著驚奇,常常會不停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之類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究理精神的表現。
究理精神其實質就是指孩子的求知慾望。“人的究理精神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這種究理精神的萌芽往往是在兩三歲的時候。”
塞德茲博士說:“因為潛在能力是藉由潛在性而獲得的能力,具有神秘性,愈接近0歲,其能力愈高,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能力就會急速地流失掉。大多數人在潛能發展的高峰時期都受不到有效的教育,或受到錯誤的教育,致使自己的天才白白枯死,所以最後只能成為庸碌之輩。”
02.面對孩子的究理精神的萌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一、及時施教塞德茲博士認為家長最好的措施就是及時地對孩子施行合理的教育。
《俗物與天才》一書舉了很多方法:如“對待孩子的教育不要像女人愛時裝那樣趕時髦,而要真正地把握住孩子的興趣。”他時常在生活中直觀生動地教育孩子知識和技能。如去野外散步時,解剖一朵野花,或者講有關昆蟲的知識,或者讓他觀察地貌畫地圖。
一次旅行中坐在火車上時,小塞德茲觀察發現兩旁的樹木在後跑,博士就跟他講參照物的知識。還告訴兒子,每天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那是以地球作為參照物的緣故。
二、在“玩”中造就孩子的創造力塞德茲博士認為天才是人人都有的,但大多數人一生碌碌無為的原因是後天教育不得法,沒使潛能發揮出來。塞德茲博士的兒子的天才大都是“玩”出來的。他透過遊戲讓孩子發揮出無窮的想象力,激發孩子潛能,下面列舉幾例:
5歲時小塞德茲的叔叔送給他一個指南針,小男孩對這個非常感興趣,窮追不捨地追問:為什麼這針總是指著一個方向?什麼是磁力?磁力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分正負極?……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博士充分抓住這個培養孩子想像力和究理精神的極好機會。買來磁石和各種工具,讓孩子製作指南針,並教會兒子磁力方面的知識:如磁力的如何產生,及其特性、地球的磁場。同時在說磁鐵遊戲中孩子發現“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然後又讓孩子帶著指南針去戶外一片樹林玩越穿越樹林到正北方“尋寶”遊戲。
他讓孩子用橡皮筋作動力讓玩具飛上天,孩子聯想到飛機飛上天的原理,嘗試製作航空模型。
他還將近視鏡片和老花鏡片,一前一後地放著,讓兒子看遠處,孩子發現遠處的建築近在眼前,從而懂得了望遠鏡的原理並親自制作了一個。
如此深奧難懂的知識竟是在輕鬆有趣的閒聊中讓孩子領悟了。
三、在社會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社會洞察力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只讓孩子瞭解世界是美好的,要樂觀、熱情地去擁抱生活。而盲目的樂觀往往使人自我封閉,不會明辨是非,一味輕信別人,往往容易上當受騙。
其實我們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就認真觀察人間的善與惡,洞察有些美好的皮囊下並非善良的舉止,正視社會上的壞事,用清醒的頭腦看待身邊的事物。教育孩子認識社會中人與事,與人善良但不能軟弱,因為弱者總是被欺壓;勇敢面對現實,面對生活,面對困難,做事謹慎,同時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結語:《俗物與天才》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塞德茲博士關於育兒的教育學著作,一問世就獲得巨大反響,被一代又一代的重視育兒的父母奉為經典之作,它的教育精髓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父母,助力他們培養無數的優秀的孩子們。
楊紅櫻說:“每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蹟,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
願每一位天下的父母都培養出具有個性的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