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上學的時候,總會和同學發生一些不愉快甚至矛盾,然後孩子回到家裡之後十分委屈地與自己傾訴,讓家長看著又氣又惱又心疼,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同的家長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措施,有些理智的家長可能會好好開導孩子,並安慰孩子受傷的小心靈,還有的家長會比較謹慎,問孩子的來龍去脈,然後幫助孩子進行相關的點評和指導,當然也有的家長是比較氣憤型的,直接就是告訴孩子要予以回擊,絕對不能讓自己吃虧。
我的朋友小雨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性情的媽媽,她對於孩子的教導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直接的,所以孩子在她的教導下,也是或多或少在性格上有很多的影響。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性格原因,自小以來就比較老實寡言,所以這種個性既造就了孩子聽話的優勢,也造成了孩子會時不時受人欺負的“慘狀”,因為孩子膽子比較小,所以不想和同學或者是朋友們發生正面衝突,且在一些事情上即使有了爭執,他也不會與對方硬碰硬,而只是選擇一味地忍讓,退縮,所以孩子這樣的個性就讓對方更加肆無忌憚地選擇欺負他了,於是時間長了,孩子受得委屈越來越多。
在前段時間小雨的孩子晚上回家的時候,被小雨發現了穿的衣服變得髒亂破,問了孩子之後,原來是孩子在學校被人家打了,且回家還不敢告訴自己,這個時候小雨義憤填膺的告訴孩子你應該打回去,孩子在媽媽的極力鼓勵下,真的是充滿了勇氣與信心,不過後來回到家後,小雨發現孩子更難過和委屈了,因為孩子說當自己回擊的時候,對方打自己的力氣更大了,面對著這樣情況的小雨,給孩子狠狠地罵了一頓,而這也給孩子留下了非常可怕的心理陰影,所以之後在小雨一和孩子說去上學的時候,孩子就特別撕心裂肺的哭,同時也伴隨著極端的恐懼,讓小雨很糾結,也更加心疼。
孩子在學校裡面經常會發生推推搡搡的事情,可是家長三種錯誤的應對方式,只會讓事件升級。
1、 恨鐵不成鋼,指責孩子沒出息。
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我們能夠理解家長們悲憤的心情,即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被人家欺負了呢?再者就是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欺負了之後,不懂得還擊呢?所以大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即為心理不平衡,所以便會不自覺的把這種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然後對孩子厲聲責罵,斥責孩子沒有出息,可是這種應對方式,只會讓孩子愈加的難過和脆弱,畢竟本身孩子就已經挺受傷的了,他此刻其實需要的是家長的安慰,可家長的行為並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2、 鼓勵孩子打回去,激發更大的矛盾。
再有就是比較偏激的一種指導方式,讓孩子徹徹底底的打回去,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可是這種方式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問題,反而只是使問題大面積擴散的一種負面行為,當孩子真的打回去的時候,其實只會激發對方防禦或者是反擊的能力,事態會因此而再度升級,所以便會激發兩個人之間更大的矛盾,所以這非但不能幫助孩子,還會讓孩子因此而更受傷,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並不會得到絲毫好轉,所以家長們不要如此的意氣用事,並同化孩子。
3、 讓孩子去告訴老師,孩子可能會被孤立。
而除了以上兩者之外,有更多的家長會選擇建議孩子去告訴老師,因為家長們普遍認為,老師就是孩子們的主心骨,而且也是學校主要的管理者,所以孩子們有什麼問題,受到什麼委屈,老師們就必須為此負責,並且給孩子一個好的交代,這只是好的一面,但家長們沒有考慮到比較糟糕的一面是,雖然老手會給孩子一個公正的決策,但孩子們最討厭的就是打小報告的人,所以自此以後孩子們就會被孤立,慢慢地惹來其他孩子的厭煩。
對於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這件事情,班主任既不主張打回去,也不主張由自己出面解決,真正從根本上杜絕挨欺負,就要讓孩子做到這幾點。
1、 鍛鍊身體,不要做軟弱可欺的人。
人都是喜歡欺軟怕硬的,孩子們也是如此,他們通常在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群上面,有著非常大的自信,而且還會以這個為自己的驕傲和樂趣,而如果我們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讓孩子鍛鍊身體,把自己變得強壯和結實,且性格變得更加堅毅,孩子們就一定會在這方面好很多,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孩子的性格冶煉和身體加強。
2、 提升表達能力,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誤會有很多時候,都是來源於在溝通和交流上的問題,往往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或者由於對方沒有真正理解我們的意思,而引起相關的誤會,所以表達和溝通在此顯得十分重要,那麼也就是說家長應該把重心放在鍛鍊和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上,讓孩子做到能夠將自己所想完全的表達出來,且和對方實現順暢的交流。
3、 和同學搞好關係,不要刻意不合群。
最後就是要教育孩子學會和同學搞好關係,不要孤僻也不要偏激,要Sunny開朗和善,和周圍的童同學朋友們融到一起去,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友好交流,和平共處,使雙方能夠更和諧,更開心地在一起,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對於家長來說也是省精力的。
所以說對於孩子在受其他小朋友欺負的這方面,家長們不能衝動,也不能想的比較片面,要對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之後,幫助孩子塑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