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們來說,新生嬰兒無異於猛獸,他們可以張牙舞爪,而父母們卻只能哄著他們去做必須做的事,甚至有時候父母們已經束手無策了,打也打不得,就只能虛張聲勢來恐嚇孩子。
最近有個外國人在社交平臺上釋出了一則影片,影片中的小女孩翹著嘴,一臉不情願地看著哄她喝奶的爸爸,而這個爸爸也不是像媽媽這麼"好欺負"的,直接把一個布娃娃放在女孩的身邊,然後再把奶瓶遞給女兒,如果女兒不喝,爸爸就使勁的打布娃娃。
小女孩看到布娃娃被這麼對待,心存恐懼,再也不敢違逆爸爸的意願,於是便乖乖地把奶喝了。
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覺得這個爸爸太恐怖了,長期以往小女孩怕是會對吃飯有陰影。不過也有人替爸爸辯駁,沒帶過孩子不知道得用這種辦法才有效。
孩子年幼的頑劣是深藏骨子裡的,因此這並不是用恐嚇來讓他屈服的,而是要用家長們的教化讓他們認識到的。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用"再不xxxx小心警察把你抓走"的句式恐嚇孩子,甚至還有專門拍這種影片的網紅,殊不知這樣的恐嚇可以一時見效,但很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
恐嚇教育的危害1.家長會失信於孩子
恐嚇說是恐嚇,但其實還是謊言,恐嚇久了孩子就會發現根本沒事發生,漸漸不再害怕這件事,也會更有恃無恐。
同時,父母們長期的謊言也會讓他們認識到父母是在騙自己的,目的只是讓他乖乖聽話,而這隻會讓孩子內心覺得膈應,慢慢家長也會失信於孩子。
2.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
無論是對誰來說,恐嚇都會讓人感受到威脅,更何況這種恐嚇來自與自己關係親密的父母。
而且父母們經常用警察、護士等身份來恐嚇孩子,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對這些職業有心理陰影,對這些身份的人只有恐懼,特別是一旦生病去醫院,一見到護士就會害怕得打滾,根本無法配合好醫生的診斷治療。
3.可能產生心理障礙
經常被恐嚇的話,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就形成心理障礙。因為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敏感,在這樣的恐嚇下他們會變得更膽小,比別人更容易緊張,同時也可能更懦弱,面對社交比較恐慌,更有甚者可能會使孩子形成極端個性。
恐嚇教育會存在的危害,很多家長其實並非不知道,只是他們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聽話,只能用這種辦法,但其實教育並不需要用到恐嚇。
家長應該怎麼進行有效的教育?1.嘗試冷處理
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才是最疼愛自己的人,因此他們同時也會很在意家長的想法。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家長們不妨改掉恐嚇的習慣,選擇冷處理這件事,孩子能從中感受到爸爸媽媽的不開心,從而也會進行自我反思,這時候他們自主認錯的效果比家長訓斥的效果會更好。
2.用積極的承諾代替威脅
家長通常會選擇恐嚇孩子,正常是因為孩子不乖乖聽家長的話做事,這時候家長們不妨換個方式,用承諾代替威脅,完成了眼前的難事,就可以獲得一個小獎勵,以此激發孩子自主克服困難的心。
不過也不要過多地給孩子這樣的獎勵,以防養成他們的公功利心。
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因此對於教育孩子沒有方法是可以理解的,意識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尋求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採用這種"捷徑",捷徑雖快,但並不見效,反而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