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也可以很現代,美食也可以很可愛。這是一本讓孩子感到快樂的書,也是一本讓大人感到快樂的書。
我吃呀吃
吃掉了一座大山
毛哥接著說:
我喝呀喝
喝掉了一條大河
這是大寶和毛哥在餐桌上的對話。這些美好的瞬間可能是在餐桌上,可能是在浴室裡,可能是在聊天中,這就是生活中的瞬間。在孩子的世界裡,“吃”和“玩”幾乎佔據了他們日常生活的全部。
《餃子和湯圓》這本繪本,就選了餃子和湯圓這兩種非常典型的中華傳統美食,而且一南一北,極具地方特色。
我是餃子。
我是湯圓。
我很愛笑。
我很愛鬧。
我們兩個是好朋友。
我的面板黏黏的。
我的面板滑滑的。
我有點兒怕熱,
所以總是穿得薄薄的。
我有點兒怕冷,
所以總是裹得厚厚的。
媽媽喜歡打扮我,
給我戴上漂亮的髮箍。
爸爸是個大懶蟲,
給我剃了個大光頭。
我喜歡吃肉和菜。
我喜歡吃糖。
你們是不是太胖了?
可是小朋友們喜歡肥肥的我們。
我喜歡在辣椒油裡打滾兒。
我喜歡趴在勺子裡打盹兒。
我最喜歡在春節的時候一展歌喉。
我最喜歡在元宵節的時候掛起燈籠。
雖然我們有很多不一樣。
但是,
我們都喜歡泡澡。
我幫湯圓捶捶背,
湯圓幫我捏捏肩。
餃子幫我抓抓頭,
我幫餃子擦擦背。
“要不要洗頭呀?”湯圓問。
餃子回答:“好呀,好呀。”
湯圓說:“那要摘掉髮箍哦。”
餃子說:“嗯嗯。”
我們倆好像啊!
書中的內文設計按兩拍的節奏展開,由以上文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個角色就像說相聲一樣,你一言我一語向讀者全方位地介紹自己。簡單的敘事節奏和知識內容特別適合小朋友閱讀,書中的插圖設計得很呆萌、有趣。雖然餃子和湯圓各有各的形狀,各有各的味道,不管有多少差異,他們往往都跟團圓有關,他們沒有繽紛的外表,卻有著家的味道,他們在小朋友的心中可愛又美味。
書的前後環襯在設計上突出了濃濃的節日氛圍,紅底黑線的搭配看上去就像春聯,前後環襯上的這些呆萌的餃子和湯圓,我們可以瞭解到很多的春節習俗:貼對聯、收紅包、貼福到、放鞭炮……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千家萬戶送上新春祝福。仔細觀察,前環襯你要在一群湯圓裡找餃子,後環襯你要在一群餃子裡找湯圓,湯圓還很調皮地摘掉了餃子的髮箍自己戴呢。
有人說這是一本“可吃性”很強的繪本。比如餃子說它喜歡吃肉和菜,湯圓說它喜歡吃糖;比如說餃子說它滑滑的,湯圓說它黏黏的;比如說餃子說它的皮厚厚的,湯圓說它的皮薄薄的。這是對兩種食物外形的描寫,還將主要的食用方法和食用節令也趣味性地暗示出來。透過這些,我們能說它不是一本可吃性的書本嗎?
這本繪本中部插入麵條的出場來充當“小丑”,在插科打諢中豐富了它的趣味性。其實,麵條的出現不由得讓人想到,如果把餃子、湯圓和麵條三者放一起煮,會是怎樣的味道呢?
餃子和湯圓是最普通的兩種食物,這兩種最普通的食物化身為可愛的人設,它立足於中國人的味覺記憶,從這一點上來看,這種“可吃性”是有溫度的。整個繪本柔和、歡快、溫情的氛圍,正是每一個家庭團圓的幸福,每一個家庭餃子和湯圓口味的獨特與鮮美。
繪本中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個性化和人性化,一南一北的地方特色。如果讓孩子用相聲表演出來一定別有一番滋味,頭腦中不停地閃現餃子和湯圓說每一句話的神態、表情、動作,特別有趣、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