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以及孩子教育問題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現如今,每家基本上都是一個或兩個孩子,不像過去家家都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多了,大家會想這個不成材還有別的呢! 現在孩子少了,大家的教育精力都花在一兩個孩子身上了,勢必拿出渾身解數也要把孩子教好,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從動輒數百萬或數千萬的學區房到人頭攢動的培訓班,就可以看出你我是多麼在意孩子的成長教育。

然而,我們可以細想下,我們平時是怎麼跟孩子說的~ 是不是你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將來出人頭地。恐怕十個人有九個都說過這個話,還剩一個嘴上不說心裡也會這麼想。我們大家的心情和目標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用的方法是千差萬別。我們的方法都使用在了技巧上,透過各種方法提高孩子的成績上了。很少有人把道德品質放在首位,成績放在次位的。

韓裔美國人全慧星博士就反其道而行之,她把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道德品質放在了首位,成績放在了次位。還出版一本書叫《有奉獻精神的父母培養大人物》,這本書裡就講到了作者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大人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有奉獻精神,不光是要教育孩子有奉獻精神,父母也要具有奉獻精神,並且身體力行,孩子才能在家庭薰陶中具有奉獻精神。

那麼何為奉獻精神呢?作者講到,他的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人偉大與否。取決於他給予了別人多少幫助”。給予別人多少幫助,這應該是對奉獻精神的通俗解釋! 這讓我想起了2020年開始發生的新冠疫情,想起了在疫情中忘我工作的鐘南山院士,奮鬥在一線的張定宇院長,還有很多被層層包裹著面容的不知名的白衣天使們,他們都有親人,有家庭,但在病魔面前,他們選擇了奉獻自己,保家衛國! 正是他們的奉獻精神,一時間“英雄”成了他們的代名詞,他們保衛了大家,也成就了自己!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是以孩子的學習為主,學習大於一切。在孩子上學的路上碰到需要攙扶過馬路的老人或殘疾人,你會說:“孩子,我們把那位老人送到馬路對面再去上學可以嗎?”,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視而不見,匆匆離開,更不會因此而耽誤孩子上學的時間。我們古人說:莫以善小而不為。其實說的也是不論事情多小要都幫助他人,做一個熱心人,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

只是在實現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利己行為,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把這種思想,行為在不知不覺間傳授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變的和我們一樣自私自利。所以說,要想孩子做一個熱心人有奉獻精神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具有這樣的精神。

書中作者提到自己創辦東巖文化研究所的初衷也是為了幫助在美國的韓國人及其他少人民族的人們,這種精神也傳遞給了她的孩子們。大兒子京柱在參加反戰遊行示威活動後發現還是要有切實可行的技術才能幫到那些苦難的人們。於是,選擇了學習醫學。在內科領域有所建樹後,發現預防疾病比得病後的治療更有意義,就義無反顧的投入到當時無人問津的預防醫學的研究上去了。於是就有了預防醫學專家的稱號,有了馬薩諸塞州公共服務部部長的頭銜,取得了人生的輝煌!三兒子洪柱,也是在幫助海地難民訴訟案時才被大眾所熟知,也因此成為了克林頓政府助理國務卿。

我們不是說,一定要讓孩子成為大人物才讓他具有奉獻精神,這也是具有功利目的的。是因為孩子有了奉獻精神,才會有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大人物。書中說道:品格是微風,能吹開才華的蒲公英。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應該具備與之匹配的修養。也只有品格的魅力和才華的光芒交相輝映,孩子的路才能走得更遠更長!那麼現在的你,會教育孩子做個熱心人,做個有奉獻精神的人嗎?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網紅玩具泥被曝含大量硼砂,兒童致死量僅5克,孩子的安全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