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群裡看到幾個媽媽討論“放手”的事情,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問題是好事情,能逼迫我們重視它,思考它,進而才能解決它。所以我將“放手”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寫了下來和大家討論,請大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形成我們自己的一些理性認識和有效做法,一起把“放手”做的更順利。
我們知道,孩子要成為自主、自立、自信、自由的人,父母一定要放手。父母只有給孩子賦權,讓孩子獨立經歷一件件事情,才有可能培養出孩子獨立的人格。
父母能意識到“放手”的重要性,一般都是長期把孩子牢牢抓在手心、孩子已經養成“等靠要”被動思想的情況下發生的。當父母經過矛盾掙扎終於突破思想牢籠、想明白放手的長期影響、敢於放手的時候,往往容易跳進另外兩個坑:
一、放手就要全線放開。
如果我們一下子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完全讓孩子做主,對於一個有依賴思維的孩子來講,問題有可能是全方位的、鋪天蓋地的,這會讓孩子應接不暇,也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二、放手就是撒手不管。
一個依賴上級指示才能運轉的組織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如果上級不能快速做出決定,下級是絕對不會及時做出應對策略的;一個適應了滿堂灌、被動輸入知識的孩子,在西方國家課堂上最不敢面對的就是當眾發表自己的觀點,為什麼?因為下級和孩子並沒有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和準備,這個時候放手是很要命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在問題變好之前,一定要遭遇最壞”。放手之前讓孩子清楚做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原則、內容和方法,是有必要的。依賴和獨立之間、放手與成長之間不能缺乏連結,出現斷層。
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讓“放手”更加順利。
一、循序漸進。想想中國的改革開放,剛開始只是在沿海港口城市做試點,上世紀土地承包政策的成功推行,最初也只是在安徽小崗村做試點,現在教育改革和社會問題改革無不如此,首先在某些省份某些地區小範圍試行,讓後推向全國。為什麼步子這麼小?因為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有效降低改革成本,摸索成功經驗,為後續改革做準備。對孩子放手也是這樣,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先選取一個方面。比如先從生活中洗澡開始的話,可以慢慢培養孩子洗澡時要提前準備好換洗衣服、浴巾、自己洗內衣內褲襪子、洗澡結束後要打掃衛生間等工作;比如學習上語數外三門學科,可以先放手一門學科等等,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孩子面臨的壓力比較小,容易勝任,也比較認可放手和獨立面對困難,產生自信心。只要有先行自信心,父母就可以進行下一個放手的內容,直至全面放開。
二、抓大放小。先從小事、從最簡單的事情入手,給孩子放權,讓孩子獲得力量感和成就感,逐步集聚孩子肯硬骨頭的能量。比如先從睡前準備或者整理書包開始,引導、告訴孩子,這些事情媽媽以後不再提醒你,你可以自己做,孩子很容易把小事情做好。比如中午是先練琴還是先寫作業,可以由孩子自行安排,父母不用過多幹預必須先做哪個(我以前是經常干預的)。在小事上賦權,孩子會逐步感受到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應該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然後再擴大到重要的事情上來,比如放手孩子預習、寫作業、鞏固複習等,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優勢先行:放手不是不是給孩子鬆綁,讓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放手,孩子看似是自由的,實際上意味著要獨立解決問題,這對孩子是個極大的挑戰。父母可以先從孩子最擅長、或者最喜歡的事情開始,逐步遷移到不擅長的事情。我兒子喜歡踢球,在踢球積極性高的情況下,我問他,你能不能做到自己關注踢球時間、準備水杯、準備球鞋、及時洗澡並安排好其他事情,孩子說可以,並做的非常好,不用我操心。學習上,他的數學和英語相對較強,我們先從培養他自己檢查作業開始,因為要自己檢查,他寫得就格外用心,數學準確率也提高很多,並且自己在檢查英語作業的時候,相當於又複習了一遍。這兩門他做的都很好。對語文來說,兒子錯別字是最為嚴重的問題,也不願意多寫,所以暫時還是由我督促進行,但英語和數學我已經做到了放手,並且不容易出現差錯。
四、針對性訓練;一個在中國環境長大的孩子,留學前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針對性訓練,到國外才能順利融入不同的文化圈,放手也一樣。孩子從依賴到獨立,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和訓練,父母要給孩子一個過渡期和心理準備。假如你認為預習很重要但孩子不以為然,而你又想讓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並大膽放手,我覺得提前和孩子一起討論預習的重要性、並和孩子一起預習是少不了的,等孩子逐步適應了預習,知道學習還有這麼個過程,並清楚預習的內容之後,我們可以撤出來和他一起預習的環節,每天提醒、督促他自己預習,並引導說,我這是第幾天提醒你,我想看看你到第幾天能不能自己主動預習(或者說,我只提醒你7天,7天以後你就能主動預習了,今天是提醒的第4天,第3天,來個倒計時),這是一個心理暗示,是植入孩子潛意識的有效步驟。當然,有時候可能還要持續提醒很多天,不過不要緊,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家長要有持久戰的準備。
五、及時反饋。父母從控制到放手,孩子從混亂到自律,都要經過一個痛苦的掙扎的過程。在放手和自律來臨之前,控制和混亂兩者都會存在,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就會強化什麼,孩子就會保持什麼,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關注放手後孩子自律的方面,並給與及時反饋和鼓勵。只要孩子能有一次主動預習,只要能有一次提前準備,只要能有一次主動檢查作業等等,父母都要敲鑼打鼓般高分貝地大肆宣揚,以強化他的做法,並讓他保持,沒有保持不要緊,持續強化。
總之,放手,考驗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更考驗父母的勇氣、智慧和有效手段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