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幾天,聽幾位家長聊天,紛紛吐槽自家幼兒園年齡段的孩子缺乏專注力的問題,“我家兒子啥玩具都玩不了一會兒,注意力總是轉移”;“我家姑娘從來坐不住,只有跟著別人到處亂跑才能滿足她的好奇心”;“我家那個超級磨蹭,穿個襪子十分鐘,讓他去刷牙洗臉,轉眼就又玩兒別的去了”……大家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能夠專心做事,專心學習。猴叔說:關於小孩子的專注力問題,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區,要我說的話,第一,不用培養,第二,不可培養,第三,大人不起副作用就很不錯了。聽完我的“奇葩說”,家長們紛紛側目。猴叔說,且聽我給你們講講,孩子們的思維特點是什麼,和我們大人有什麼區別。

先從專注力說起?什麼叫“專注”,就是盯住一件事情,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排除其他各種資訊的干擾。在專注的狀態下,我們針對特定目標的學習效率特別高,創造力爆棚,大腦續航能力超強。但專注也有代價,就是忽略所有與目標無關的資訊,如同與世隔絕。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西蒙斯曾經設計了一個“大猩猩實驗”,他請被試看一段影片,要求記數清楚影片中幾個玩球的人一共拋接球多少次。看完影片後,實驗者詢問被試,是否看到什麼異常的事情。被試記住了拋接球的次數,卻沒發現任何異常。實驗者再次請被試看影片,這次不用數數了,被試這才發現,影片中有幾個人穿著大猩猩的服裝,堂而皇之地從幾個玩球的人中間走過去!第一次因為專注於記數,居然選擇性地忽視瞭如此明顯的異常情況。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專注力如同打著手電筒在夜裡行路,照亮的一小塊地方清清楚楚,其他所有地方都視如不見。

但這個實驗,放在小孩子身上就不成立了,越小的孩子越缺乏這種專心記數的專注力,卻對偶爾出現的意外、新鮮的資訊更敏感。心理學家們做過一個卡片實驗,給孩子同時看兩張卡片,實驗者要求被試的孩子記住左手的卡片,但不用記右手的卡片。實驗者發現,年紀較大的孩子,更善於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於記住左手邊的卡片,但卻記不住右手的卡片。但年齡更小的孩子,對兩張卡片的記憶力卻沒什麼差異。這個實驗說明,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專注力會有提升,但注意力的範圍會變得更狹窄,對於規定目標以外的豐富多元新鮮的資訊的捕捉能力會下降。

心理學家們發現,小孩子似乎是在讓世界來決定他們會看到什麼,而不是自己決定要從周圍世界中看到什麼。他們似乎能同時注意到世界的諸多表象,而不會刻意決定在何處集中注意,何處抑制干擾。成人的注意力像聚光燈,而孩子的注意力則像燈籠,可以照亮周圍整個世界。也就是說,我們的知識越多,我們的視野範圍就越窄。但這就是人類正常的成長規律——嬰幼兒時期就是要用好奇的眼睛觀察整個世界,成年後再將才華集中在某個自己選定的細分領域中。

腦神經科學家進一步解釋了兒童專注力和敏感度與成人有差異的神經學原因。我們的大腦皮層分為不同的區域,分別負責完成不同的功能,而發育成熟的階段也不一樣。位於大腦中央的頂葉皮層掌管著注意周圍世界中新事件和意外事件的能力,大腦後部的枕葉皮層與維持視覺注意有關,而前額葉的區域則負責完成高計劃性、高專注度的任務,其工作的機制是發揮抑制作用,透過抑制其他部位神經元的活躍度,來讓大腦過濾掉無關資訊,集中在主要目標上。腦神經科學家發現,當人們被要求完成高度重複性的任務時,前額葉皮層活躍,而頂葉和枕葉皮層暗淡,而當人們放鬆下來,看娛樂性的電影時,枕葉皮層活躍,前額葉皮層暗淡下來。

有意思的是,大腦各個部分發育成熟的節奏是不一樣的,後枕葉負責視覺的區域,6個月大的孩子和60歲的老人沒有什麼分別,而負責規劃、控制、思考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成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崩潰地發現,他們20來歲的大孩子,仍然不會整理自己的房間,仍然缺乏清晰的時間概念。但我們只能順應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大腦的成熟就像孩子慢慢長高一樣,孩子不必也無法學習如何長高,我們家長也沒法透過諸如“往鞋子裡撒鹽”等辦法加速孩子長高,他自然會按照基因編碼的設計,自然而然地長高。孩子大腦的自然發育過程,也會決定他心智的變化,能力的變化。孩子需要在不同的大腦發育階段完成不同的任務,大人超越階段的要求,無助於他的成長進步,反而會影響他本該在現階段培養的智慧和積累的能力。

因此,猴叔就說出了讓家長們側目的那句話——孩子的專注力,第一,不用培養,第二,不可培養。至於第三,大人很可能還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這種情況有什麼具體表現,背後的原理是什麼?下次猴叔再跟大家接著聊。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已證實:吼孩子會影響智力!家長生氣少說3句話,娃將來會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