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因為疫情原因,小學和中學已經陸陸續續的放假。“神獸”歸籠,作為媽媽更是大傷腦筋,不少媽媽想到接下來的寒假生活就有種痛不欲生之感。

在我國,“喪偶式育兒”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媽媽只是找到了群體,獲得了同感並不能解決家庭裡的實際問題。

在一項育兒調查中,94.4%的媽媽認為,孩子爸爸的陪伴很重要。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孩子的教育上。”

在我們身邊,不乏有父親很成功但孩子是敗家子的例子,同時也有不少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故事。

案例1

有一位大老闆,身價幾十億,公司近萬名員工,把公司經營的蒸蒸日上。但是處於青春期的兒子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去上學也不理人。

這位大老闆在孩子小的時候每天忙於工作,把孩子和家裡的一切全權交給媽媽和奶奶。他說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給他創造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環境了,小時候孩子想找我玩,我就會很煩,讓他一邊玩去。

現在青春期的孩子對他說:“我小時候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什麼地方?你想什麼時候和我好,就和我什麼時候好,沒門。”

案例2

奧巴馬在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這讓他感到非常驕傲。在任期間,這位總統爸爸仍然經常和女兒一起共進晚餐,耐心回答她們提出的問題,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出謀劃策。

只要有時間有空閒,就會帶妻子女兒一家人去餐廳吃大餐,帶女兒去遊樂場玩,教女兒游泳,陪女兒到書店挑書,並和女兒一起讀書。

如今,大女兒瑪利亞緊跟著爸爸媽媽的步伐,也考進了哈佛大學。可以說,女兒的優秀,離不開父親的陪伴。

看到這裡,媽媽或許羨慕或許嫉妒,甚至會說人家就是攤上了個好老公。自己的老公就是一尊大佛,別說陪孩子,就是動一動都困難。

其實很大一部分爸爸也認同陪伴孩子很重要的觀點,只不過在參與育兒的過程中,總是被各種嫌棄,於是在挫敗感中,漸漸地不再參與。

如何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給媽媽5點建議。

1、讓爸爸知道:現在不辛苦,將來會心苦

媽媽要有意識地讓爸爸參與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當中來。

在生活中,養育孩子分工,媽媽明確提出每一天或者每一個星期,爸爸具體要做什麼。不要把所有的重擔都挑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後對著爸爸嘮叨發脾氣,這樣的結果就是費力不討好。

洗尿布、衝奶粉、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和孩子做親子游戲、哄孩子睡覺,不用擔心爸爸做不好,也不要嫌棄爸爸做得不好,更不能心疼爸爸受累,孩子累到誰就和誰親。

1、讓爸爸知道:現在不辛苦,將來會心苦

爸爸帶孩子的時候,媽媽們請閉上嘴巴,停止評判和指責。如果實在覺得自己看不慣,就走開。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天生會帶娃,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

媽媽要知道,很少有爸爸不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有意傷害自己的孩子。爸爸帶娃的方式,也許不合你的意,但也許孩子會很喜歡呢。關鍵的一點是,爸爸有爸爸愛的方式,媽媽有媽媽愛的方式,如果都按照媽媽的意願來,孩子就相當於又多了一個媽媽,從而剝奪了孩子的父愛。

3、給爸爸和孩子之間建立關係的空間。

在我們大多數的家庭裡,仍舊是媽媽帶娃佔據大多數,甚至很多的媽媽是全職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一刻和孩子也不分離。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以後,媽媽要創造一個父子、父女單獨相處的空間。

自己去和閨蜜逛逛街、喝喝茶,留下爸爸和孩子在家裡,放出底線:不能帶孩子在家看一天電視、玩一天手機,其他的,隨他們的意,哪怕把家裡造了個底朝天,媽媽也別介意。畢竟,這就是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我家爸爸特別喜歡打檯球,在我提出回到家後要多和女兒相處的要求後,每次打檯球,爸爸都會帶著女兒一起去玩。女兒呢,也特別喜歡和爸爸一起去打球,如果有一次沒有帶她,還會打電話給爸爸哭鬧。

4、停止當著孩子的面對爸爸無休止的抱怨。

我們中國人講究含蓄,很多爸爸並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這個時候,媽媽即使心裡對爸爸再不滿意,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吐槽爸爸,給爸爸和孩子之間製造矛盾,讓孩子站隊。

當爸爸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時,媽媽要做爸爸的傳聲筒。告訴孩子:爸爸特別愛你,爸爸工作很忙,是為了你和咱們這個家啊,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舒適,更開心;爸爸有時候對你很嚴厲,是希望你能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希望你能夠自律。

如果媽媽覺得做到這一點很難,那麼也不要每天嘮叨抱怨,至少可以停止這一切。因為你破壞的不僅僅是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會讓孩子對自己生命的價值和認同產生懷疑:如果爸爸都不愛我,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別人再愛我嗎?

5、不要企圖爸爸和自己的意見總是一致。

在這個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的意見、觀念和行為。即使孩子還未踏上社會,在幼兒園,在學校裡,一樣會有各種性格的同學,各種理念不同的老師,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希望他能夠獨立生活,判斷、決斷和適應生活中各種的不同和衝突的能力。

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爸爸和媽媽的意見沒必要完全一致。爸爸媽媽意見不統一時,正好可以給孩子一個學習如何在不同意見中分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

寫在最後:一個理想的家庭結構,一定是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夫妻之間如果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情感的連結的質量,可以在家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做媽媽的,如果真的愛你的孩子,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那麼你就得好好地愛孩子的爸爸,讓孩子有一個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的溫暖的家。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有這4個“壞毛病”,說明孩子智商高,媽媽不用急著讓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