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認識和探索有顏色、有形狀、有大小、有重量、有味道、有溫度、有很多特質的物品呢?孩子是如何認識這些事物的呢?
是透過“感官”,顏色用眼睛看、聲音用耳朵聽、味道用嘴巴嘗、氣味用鼻子聞、用不同的感官來探索世界,來認識世界。所以對孩子進行感官練習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刺激孩子相關感官功能的發展。
感官教育是指透過我們的感覺器官將接收的外界刺激,傳遞給大腦,然後經過大腦的綜合分析、整理、輸出,最後形成認知的過程。
感官教育一般包括五方面:視覺教育、聽覺教育、味覺教育、觸覺教育、嗅覺教育,對應我們的身體器官分別是:眼、耳、口腔、全身面板、鼻。
我們對周圍的一切感受最初是不是都來自於我們的感覺器官?
雖然在家庭中我們不一定有豐富的感官教具,但我們依然可以有方法,為孩子創設一些適合的感官教具。
視覺物品: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多種類的豐富視覺的工作,分別有:1、尺寸差異(大小、粗細、長短、高矮等)2、顏色差異:各種不同色的物品(如下圖小圓片)3、形狀差異: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讓幼兒進行配對(對應)、排序、分類的練習。
例如圖中的圓片和葉子。
可以讓孩子進行顏色的分類,這也是從一致性向多樣性的轉變。
觸覺教具:若想很好的鍛鍊孩子的觸覺能力,最好的狀態是讓孩子閉上眼睛或者帶上眼罩,儘量避免視覺部分的干擾,這也是讓孩子全然投入的方法。成人可以讓孩子閉上眼去觸控不同的物品,感受其材質、重量、溫度、紋路等,也可讓幼兒嘗試說出感受或者進行配對、排序等操作。
味覺教育:每天進入孩子口腔的各種不同食物就是對孩子味覺最好的刺激,用餐時成人也可以詢問他對食物的感受。成人也可以讓幼兒品嚐幾種常見的味道,如酸、甜、苦、鹹、辣。因孩子味蕾比成人更敏感,準備食物味道需較淡,對應的食物例如:檸檬汁、糖水、苦瓜汁、鹽水等。若是幼兒到了對文字感興趣的階段,家長也可寫下對應的漢字,讓幼兒進行配對。
嗅覺教育:
有時候孩子可以很容易辨別出母親,一方面是透過其聲音,另一方面是媽媽身上特有的味道。
孩子在生活中也會接觸各種不同物品散發的味道:比如花草、廚房調料、薄荷葉、茶葉等。成人也可以帶孩子去聞一聞,感受其差別。可以以神秘袋的形式讓孩子感知哦。(神秘袋是類似香包袋)
建議前期先帶孩子感受自然的、無新增的味道,儘量避免香水、香精等類似的物品。
感官教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抽出時間帶孩子調動全身的感覺器官去感受,說不定有一天你會驚奇的發現:孩子已然成為了生活敏銳的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