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喜歡看到自己的孩子快樂高興、無憂無慮,往往都忘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會高興,也會傷心,也許你的無意中的一句話會給孩子無辜的心靈帶來不可磨滅陰影。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去年很多人都有個格外長的假期,父母也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孩子都是比較淘氣的,時間長了,容忍度下降後,會對孩子吼上一句“在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往往效果是見到了,殊不知這句話對孩子殺傷力是很大的。
“它會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依賴”。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網友的自訴,小時候很淘氣不愛上學,小小年級就學會了逃學,然後再由奶奶送到學校去。三番兩次後,父親真生氣了,有一次把他扔在學校門口,又氣又急地吼道:“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當然作為父母的怎麼可能不要他,但是從那之後總會做同一個夢,就是學校放學後,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父母來接,就只有他找不到自己父母,常常睡到半夜將自己哭醒,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沒有再發生過。
也許父母自己都不清楚,一句恐嚇的話“不要你”,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創傷。
原來,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要我們聽話。
原來,我們要是不聽話,隨時會被父母拋棄。
孩子怕被父母拋棄學會了順從,懂得了觀察父母的情緒,他們小心翼翼地用討好來換取想要的愛。
都說“聽話的孩子最讓人心疼”,因為他們被迫失去了本該天真肆意的靈魂。
我這是為你好啊
徐崢的電影《囧媽》上映後好評如潮,確實是一部笑點很足的影片,徐崢飾演小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在這幾天幾夜的旅途中,中年的徐伊萬受到了母親全方位的“照顧”,“水果”“紅豆湯”“果汁”,不管徐伊萬想不想吃,都會按時辰來招呼。
母親看著兒子即將快吃完的整盒紅燒肉,卻留下了最後一塊,因為要控制脂肪。全方位的照顧也介入到了婚姻上,母親追問徐伊萬“什麼時候要孩子啊”,干涉著他的婚姻。
最後衝突爆發了,由於過度的干預,徐伊萬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與母親發生了衝突,母親在痛苦與不解的情況下,說出了很多父母都說過的一句話:
“我是你媽,我是為你好啊。”
因為愛,我們就可以無視孩子的意願,干擾孩子的世界,掌控孩子的人生嗎?
這樣的“愛”太過沉重,孩子沒有了自我,又如何去談“為了你”呢?
有人說:“兒童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們不是每時每刻都等待著我們的幫助”。
愛得太深,只是一種災難。
真正的愛,應該是對生命的成全。所有的孩子都只想成為他自己。
別用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做自己的權利。
我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有一名7歲小女孩考試成績不理想,怕被父母責罵,就不敢回家,深夜獨自流浪在
馬路上,另一邊的父母也急得要命,全家動員在找女孩,甚至報警。
原來女孩的父母是賣蔬菜的,早上需要在凌晨3點就出門,再一次教育孩子的訓斥中父親對孩子吼到:
“我們這麼辛苦,凌晨3點就要出門,這都是為了誰。不就是為了讓你過得好點,好好學學,以後考個好大學,不要像我們一樣”。
“如果不是為了你,我們何必這麼辛苦”。
這句話不知道刺痛多少人的心,就因為這樣使一個只有7歲的小女孩,由於考試成績不理想,不敢面對父母,深夜不都敢回家。
孩子認為父母所有的辛苦和勞累,都是自己造成的。
成人的艱難生活就不是孩子能承受的。也不是在孩子犯錯後,加重孩子負罪感的理由。
小小的孩子是沒有能力改變生活的,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負罪感,是一個小小孩子無法消化的,只能讓孩子在自責和不安中逃避自己。
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過得都不輕鬆,生活艱難,那是作為父母的一份責任。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愛與關心中,自由與快樂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