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受到你無條件的愛
豆豆在班級裡講故事比賽拿了第一名,一回家從書包裡拿出獎狀來展示:
豆豆:媽媽,媽媽,我得了第一名,這是老師給我的獎勵
豆豆奶奶:哎呦,豆豆真聰明,拿了第一名!真是太厲害了
豆豆媽媽:看您誇的,這次運氣好,得了第一名,豆豆,你不能驕傲哦,下次繼續努力。
豆豆:哼,哪裡是運氣好,我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媽媽你說的不對。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似成相識?
平常孩子來跟我們說他成就的時候,我們都是這麼迴應的呢?
其實啊,不同的應對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呢?
描述事實+表達真實感受+總結性鼓勵=完美鼓勵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個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他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實驗呢?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首先,研究員每次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透過四輪的測試,得出的結果讓人大為震驚:被誇努力的那一組表現要比被誇有天分的那一組好很多。這是為什麼?鼓勵,也就是說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反而,表揚,即誇張孩子聰明,就等於告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威克發現,那些任務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鼓勵遠比責備來的效果好
所以啊,鼓勵比表揚對孩子會有更多積極的影響,那麼,究竟該怎樣正確的鼓勵孩子呢?
教你幾個小技巧
1、針對過程和態度來對孩子進行迴應,而不是結果和成效
我們提倡的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比如“媽媽看到你這學期非常努力,為你驕傲!”“表揚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比如”爸爸看到你考來100分,為你高興!“針對過程對孩子進行迴應,能讓孩子更加有掌握感,並且會不斷強化孩子這種好的行為習慣。
2、多描述細節,切記抽象的粗暴評價。
當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時,表現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寶貝,你現在游泳時手上姿勢更標準了,而且換氣頻率也更加均勻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真棒,就這樣儘量多去描述相關事件的細節,少做蓋棺定論的粗暴評價。
3、除了表揚孩子努力和聰明,還可以關注到孩子在某個事件中體現出來的多個維度的特質,比如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跟“聰明”掛鉤起來,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聰明”麼?
它應該是創意和思考的積累哦,是孩子在嘗試無數次可能性方案之後才收穫的腦洞開啟呢。再比如,一個人無論多能幹,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還不錯,請一定要抓住機會肯定孩子的合作溝通能力吧!除此之外,你還能在親子游戲和繪本中來聯絡多維度的欣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