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經過昨天開啟自己,今天看到這章節,我內心翻滾得厲害,因為我的父母就如書中所提及到孫瑞雪《愛和自由》觀點來養育我的:“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而我自己卻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沒有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不,我也不完全,我延續我父母的養育方式,在幼兒園和小學給了孩子很多獨立探索的自由和機會,孩子很綻放自己,但是到了初中又面臨家裡的各種變故,我內在的掌控感、抓取心佔了上風,各種折騰各種替代決定,孩子失去了自我,不斷退縮,最終退回到了家裡進入遊戲的世界。天,我終於找到原因了,之前一直想不明白,我這麼投入忙事業、愛讀書也算是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了吧,孩子怎麼就不想上學了呢,現在一點點的明白了!

這是在我的關懷師蔡老師的引領下,最近沉下心讀的第一本書

回憶我的成長軌跡,不得不說我是個愛折騰的人,記得我十八九歲時想學古典吉他,我爸媽二話沒說給我買了2000元的古典吉他支援我學,當時的2000元應該是很多的,我天天在家彈得很投入,還時常跟著老師上臺表演,到22歲找工作時,外公跟電信的老總是發小,但是媽媽還是鼓勵我自己到人才中心去應聘,剛好通訊公司在當地要成立分公司我一應聘就應聘上了,進入通訊行業開始工作,我還記得那是個夏天應聘完特別高興得到同學家吃西瓜,告訴她我找到工作了,我同學就特別羨慕我說她就做不了這麼自信,還說這是家庭對我的影響,那時候也不懂就傻樂。但是折騰沒有停,我喜歡上了表演,每週未乘著最早一班5點的綠皮車到南京表演班去學習,一頭的勁,這期間參加了好多部的演出,《吳貽芳》裡的大學生、《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小媳婦、馬伊俐主演的《為誰心動》中劇中劇的女一等,特別有成就感,但慢慢我自己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退回來好好上班了,這期間我爸媽只是提了想法,並沒有強行反對,現在想來如果是我的孩子這麼折騰,我肯定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磨硬泡地讓孩子回來好好安心上班的,但是我的父母一路讓我自己體驗,這心態真的太不容易了!後來隨著孩子的成長,我感受到養育中的各種挑戰,而且內心也喜歡分享,就一路從上海到北京學習正面管教家長班、講師班、解密青春期、國際鼓勵諮詢師等,白羊座的我執行力非常強學習回來的沒幾個月就開始我的第一場講座,我媽事後告訴我這二個小時在家坐立不安怕我講砸了,說從來沒面對百人講過課的我就衝出去給人講課了,平時對人講話還有點害羞呢怎麼就去講課了呢不敢相信,但這些擔心在第一場講課前都沒有告訴過我,我是無知者無畏壓根不知道害怕,後來就一路開了幾十期的家長班、進社群、學校開展了百場講座,媽媽經過半年說現在我外出講課他再也不擔心了,肯定沒問題。現在想來就是父母給我提供瞭如此有愛安全的環境,讓我隨著自己的感覺去探索世界,沒有給我劃圈圈這個行那個不行,所以當我遇到再大困難時,我還是對未來報以很大的希望,永遠活在希望中的模式。

我的人生行李箱裡放著原生家庭對我的讚美認同和鼓勵

還記得有一次我挑戰迪拜FTT時,我說成功了送你們倆夫妻同遊,當時我雖然信心滿滿的說的,但是其實也沒什麼底氣,但是我爸媽不一樣,女兒說了他們就當真,我爸先說我不去,明年6月要去西藏的,檔期衝突了,我說不是6月,他又說讓你媽一個人去,去了肯定要開環保會議的我不開,再後來說你媽眼睛不好我還是陪你媽去吧,等吃完飯我已經忘記這件事了,我爸媽竟然拿出旅行寶典書到房間討論去了,迪拜當地的風土人情啊吃的呀,壓根也不是做給我看得就好像真得到這個機會了一樣,我也是驚呆了,這是心想事成的有效模板啊,我心中滿滿的力量。

父母無條件的信任太寶貴了

但是反觀我對孩子的教育模式,幼兒園小學為什麼他如此綻放,整個小區的人沒有誰不認識他的,小朋友都以跟他玩為榮,無論冬夏春秋永遠在小區裡各個角落裡玩耍,各種自制玩具創意無限,領著一群孩子東奔西跑風光無限,自信滿滿,我也從不擔心他,都是晚上到小區裡呼喚著回家吃飯的場景,這樣動聽呼喚孩子回家的聲音在現代高管制下的家庭是少之又少的。但是現在呢,連鄰居都說了,不怎麼看到你兒子了,我只能說上中學了作業多了。他偶爾外出,院子裡好多長輩都會叫他,長這麼高啦,這孩子神得很,一副羨慕喜歡的眼神!我這心理是萬分難受好想回到2018年小升初的時候,我調整心態不再折騰孩子給他探索世界的自由,不再焦慮用力過猛,那他還會是那個綻放的孩子。

晨跑遇到太陽,讓我又一次充滿希望

昨天親愛蔡老師和阿朱都送我了我同樣的一句話:“我們可以把孩子影響成這樣,也可以把他影響回來。”是的,我對孩子是有影響力的,所以,為了孩子我不能再逃避了,我有120分的信心!那具體如何落地呢,我現在又要怎麼做方能找回那個綻放創意無窮的小夥子呢,我思考出先做好這三點並記錄下來提醒自己:

從2021.1.18日我重新開啟寫讀書感悟

一、改變評價體系單一的思維模式,多關注品格的培養

2021年1月16日孩子主動說要復學,這次無論是讀初二還是初三我都不能再以成績為唯一評價體系,把自己的面子放下,多關注孩子的品格,例如:他會在遊戲中跟大家約定我們一起不講髒話條款,這就是非常好的品格。再例如,我們一同在外吃飯時,我喊服務員次數多了點,他就批評我,不應該這樣,沒看到服務員很忙嗎,自己能動手的就不要麻煩別人。這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品格,多少好啊。在家就算打著遊戲,我喊孩子幫忙倒水喝,孩子都是特別樂意去做的,這是多少好的樂於助人的品格啊。所以為什麼處處只盯著學習一件事呢,天下之大,眼中為何只有分數這幾個數字呢。

說到這兒,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績墊底卻每天按時按點高高興興揹著書包去學校了,因為他對自己的評價體系是多維度的,他可能有一幫玩得好的死黨,小夥伴很喜歡崇拜他的某些特質,那有了這個評價學校就值得他天天去待著,而我的孩子被我影響的評價體系單一隻剩下成績了,不能接受自己落後的現實,所以寧可不上,也不願在學校所謂苟且。

2021新的開始,多關注孩子的品格教育

二、讓孩子自由體驗探索自律的力量。

孩子說了復學後,我們作為家長想像的場景就應該一回家孩子一頭扎進書房整理書桌、列出計劃並且嚴格執行,事實上會是這樣嗎?這次週日跟老師在一起說得好好的讓我抓緊時間給他買中考試卷,說時間不多了還有5個多月就中考了。但是回到家中呢,第一件事還是拿起手機,呼朋喚友的遊戲開打模式,但是這次我沒有一句去催他,因為我知道不能只看冰山上的行為,要看到孩子冰山下的感受想法核心已經發生變化了,此打遊戲非彼打遊戲,週日當天孩子一直猛打到1點多,但第二天週一就12點睡了,睡前跟我說我今天比昨天早上床了一個小時。看,這是不是變化,而且孩子自己很會調節沒有一口吃個胖子那也不現實,一點點為學習做好準備,這期間還把初三的數學拿出來看了二眼,這些行為簡單嗎,都不簡單,沒有核心的所思怎麼會有這個行動呢。並且我聽到孩子跟網路上的小夥伴們說,四天後我就不打遊戲了要努力考高中了,還跟他一直在網上幫助的 心理輔導的一個女孩子說,我雖然拉了那麼多課,現在我直接上初三下就幾個月我也能考上高中你相信嗎?我不知道對方回答了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這份激情起來了,不管他做到做不到,這都是個好的讓他自我體驗探越來越自律的好機會。

這幅圖特別能代表我此刻記錄下這些文字的感受:溫暖、平靜

三、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代替。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時,不知不覺中傳達了一個觀點:如果考上一所好學校,就能實現人生的所有。但是,人生並不會因為考上一所好學校而一帆風順,我們大人從沒有把這個現實的真相告訴孩子,或者說我們成人也從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隨大流把當代教育的壓力赤裸裸的傳遞到孩子身上。

如果家長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那麼,孩子在升學或進步希望不大時,就會放棄學習退回來。事實上,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學習促人成長,學習不僅僅為自己未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還能為社會作自己的那份貢獻,這樣的格局我們都應該跟孩子聊聊。

我們家長越強調什麼,越失去什麼

所以這次從他決定復學的那刻起,我就管好自己的嘴,沒有再提過學習,沒能插手你要如何如何安排學習計劃的事,我相信著孩子,他會自己安排,現在的不動,是為了更好的啟動。如果是家長不停催孩子去學習了就算最後得到好成績那也是家長的成就,孩子並沒有獲得,反之,如果是孩子自己掌握節奏主動去學習的話,就算失敗恰恰是學習最好的機會。

之前我的模式就是孩子成績落下來了,好,給他請家教還是一對一的那種,希望他學習過程中不要有失敗,把所有失敗都跳過去。中考一定要考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不能上,職校更是個笑話寧願不上學也不要上,我把這樣的壓力和非黑即白的單一模式傳遞給了孩子,中考考不上,完了,丟臉。但是如果這次是孩子自己學習,中考沒考上,可能是一個警醒。孩子會突然意識到,人生有這樣的失敗也不是壞事沒關係,我能夠追得上。人與人的發展節奏是不一樣的。就像這次我無意說你在家打遊戲走了彎路,孩子當著老師的面就對我說,不對,我並不覺得這段日子是彎路,我也學習到很多,所以就像李老師昨天對我說的發呆、難過都是一個人的體驗,一定要去體驗這份難受,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甚至就算孩子輟學繞了一圈,說不定將來還能趕上學術,這就是人生。我現在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要做的事,失敗也是學習的過程。(當然,前提我自己先要認可內化這個觀點,自己沒有的東西,是給不了孩子的)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天然有著他們的使命,而若父母想決定孩子命運,他們就是破壞了孩子的命運!

3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有拖延症,總是給正事找“藉口”,家長不妨使用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