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觀點,人最基礎的需求來自於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此為基礎再者就是尊重的需求。

尊重是一種比較基礎的內在心理需要,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這種需要也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前提。

雖然這些我們作為成人都很瞭解,不論在工作或者社交中也很重視。

可面對孩子的教育,卻往往被家長們所忽視。

毫無意義的對比

生活中作為家長,經常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這裡不好那裡不行。

如果問您的孩子有什麼缺點,估計家長們能滔滔不絕舉例一籮筐。

但要問您的孩子有什麼優點,您不妨現在就想一想,估計能說出來的,一定不會有缺點多。

那這種現象究竟為何,難道自己的孩子真的那麼不濟,那麼的不如人意?

其實不然!因為家長們都有一顆望子成才的迫切之心。

所以當發現自家孩子缺點時,恨鐵不成鋼的急切之情油然而生。

就會下意識地把缺點無限放大,而忽視了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

尤其一些家長,總喜歡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跟這個比比和那個看看。

就像伸出去的五個指頭各有長短,這種拿自家孩子短處與他人長處相對比,而要求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

不僅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極為不利,還會造成孩子對社會交往的恐慌。

成人後無法適應社會生活,難以立足社會。

滿不在意的數落

現在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都很先進,也願意為了孩子能夠更好成長去接受、學習新思想新方法。

就如家長們很重視對孩子的誇讚和鼓勵,但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在人前。

家長們聚在一起談論聊天的時候,對孩子的誇讚轉變成了過謙。

甚至有些家長還會拿孩子的短處或囧事作為談資,哪怕是孩子就在身邊也滿不在意毫無顧忌。

站在一旁的孩子,雖然悶不做聲,可他此時的心理卻是無比的煎熬。

因為自己最在意的父母都不認可自己,而且這種在眾人面前對孩子自尊心的踐踏。

無形中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

處於成長中的孩子雖然心理還不成熟,但並不代表自尊心不強

當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定自我認知的時候,父母的不當評價或事後未作出有效彌補,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產生自卑心理。

所以孩子的成長需要批評教育,但教育的過程中更應注重時間和場合。

作者簡介:一枚心理學的從業者和愛好者,也是三個娃娃的母親。多年從事兒童心理教育,倡導兒童心靈撫養,關注兒童心理健康。致力於透過兒童心理學,幫助更多的父母瞭解自己的孩子,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得更健康、更優秀!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瞭解多動症及正確干預方法,讓孩子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