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答:在美國肯定足夠了,在海淀準備考小學,那是肯定不夠。

這個段子反應了中外語言能力要求倒錯的情況,令人發笑。但是笑過之餘,也讓人深思,我們的“雞娃”教育,過頭了嗎?

什麼是雞娃?

雞娃,網路名詞,就是給孩子打雞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近幾年,北上廣深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 “給孩子打雞血”,不停地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種培訓打雞血。

青蛙:指普通孩子,也叫普娃。

牛蛙:指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種類也很多,例如數學比較好的叫奧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兩項兼具的叫英奧混血牛…

素雞:雞血級別的素質教育,比如鋼琴、圍棋、畫畫等各種才藝情商活動統統包含,還有延伸到馬術、擊劍、花樣滑冰、冰球等更一對一的課程。

雞娃的表現?

肥腸媽媽是標準的海淀媽媽,8歲的兒子就讀於海淀某重點小學,目前綜合成績在海淀同齡人當中屬於前1%以內。

“這所學校挺難考上的,學校試題是保密的,每年都在變,沒法刻意準備。打鐵還需自身硬!”肥腸媽媽說,孩子3~6歲期間,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一段時期。

“在這段時間,我給肥腸培養了較為自主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也為他積累了比較厚實的學科基礎——突破了識字關(6000字),學會了中英文自主閱讀,英文讀到《典範英語9》,背完《新概念》一、二、三冊。學完小學課內六年的數學,開始學三年級奧數。鋼琴過了英皇二級,跆拳道綠帶。”肥腸媽媽認為自己很適合在海淀,“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家裡沒有礦,也沒有亮眼學歷。但普通人就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我這個路徑更適合大多數普通人。”肥腸媽媽說。

這種“雞娃”的教育方式的確可以讓一些孩子成績提供,但是就長期來講,真的適合大多數人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同的孩子本身性格、興趣和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採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非但不能達到目標,而且會適得其反。

上海一對夫妻為讓孩子進一所知名幼兒園,報了5個暑假培優班,孩子3歲便開始大面積脫髮,成最小斑禿患者。

浙江寧波一名9歲的男孩,在教室裡聽寫單詞時,突然眼前一片黑暗,被診斷為癔症性弱視,因其平常成績不太好,加上期末考試將近,壓力太大導致失明。

……

這類新聞層出不窮,一方面是對於教育孩子尺度把控得不到位,另一方面反應了家長在育兒上的焦慮,“大家都在拼命把娃往前趕,不求孩子非常優秀,最起碼不能掉隊吧。”

在這種情況下,曾經備受推崇的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黯然失色。但是,依照“雞娃”的教育方式,可以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雙重傷害。如何來選擇教育方式呢?

正如《姐妹們的茶話會》中胡杏兒和趙小棠所說,“教育不能太極端,要看孩子的性格興趣,在有興趣的基礎上適當施壓,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張弛有度、不走極端才是養娃的正確姿勢。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父母教養型別可以分為四種:

寬鬆放任型父母就是自由放任的爸媽,是典型的北歐式父母。這類爸媽主張孩子獨立、自主決策,屬於根本不雞娃的類別。

而權威型和專制型雖然比較雞娃的教育方式,但本質上還是有些不同。

專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代表作人物是虎爸虎媽。透過對孩子的全方位監控和掌握,實現自己對孩子教育目標的培養,

權威型父母雖然也是雞娃的爸媽,但是他們並不給孩子“包辦”未來,而是透過引導和塑造孩子的價值觀達到目標。

這類爸媽注重和孩子的溝通,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在做決定時徵求孩子的意見。他們既會根據成年人的經驗來引導孩子,也會認可孩子的個人興趣和獨特的行為方式。

研究表示,權威型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通常都很有主見,他們不畏懼失敗、不易抑鬱,注意力更集中,完成任務的能力也更強。

因此,既然大環境迫使我們不得不雞娃,不如在制定教育規劃時讓娃參與到其中,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透過可行的手法來達到他們的目標。

素質教育和壓力教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真正聰明的父母選擇兩者合二為一,在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施壓,以興趣做敲門磚,以努力做墊腳石。

讓孩子快樂成長,又能學有所成,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之道!

1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王嶽倫,讓孩子吸二手菸,你算什麼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