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情感引導真的那麼有效,為什麼還沒有得到普及呢?我總結出了四種常見的誤區,這些誤區讓用心良苦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事倍功半。無論是在迪斯尼樂園還是在超級市場,或者當我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的時候,我所遇到的眾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幾種型別。

誤區一: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

家長們普遍認為對付不乖的孩子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控制,也就是懲罰孩子,因為其行為舉止令自己完全無法接受。另種辦法則是反向的極端放任,因為他們感到無可奈何, 所以只能兩手一攤乾脆放棄,任由孩子熬夜、逃避洗澡、想吃什就吃什麼一無論是什麼要求都加以滿足。放任型父母缺乏堅持,對規定限度或者嚴格要求缺乏信心。當然,也可能是他們認為和孩子平等地做朋友才是最好的辦法,沒有管教的必要。總而言之,這兩種型別的父母都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處理方法。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孩子們正在走廊裡來回奔跑一腳步在木製地板上所發出的轟鳴聲中摻雜著他們尖銳又刺耳的叫聲。這讓正在煲電話粥的媽媽不勝其煩,她越發難以忍受這種噪音了。

控制型媽媽終於丟下電話,把拉開房門, 大聲吼道:“都給我停下我快被你們逼瘋了!不許再跑了,立刻都給我回房間去!現在就回去!都玩遊戲去!如果你們再繼續淘氣,飯後就沒有冰淇淋吃!絕對沒有!

我們別忘了,孩子們其實並沒做什麼危險的舉動,不過是讓媽媽的神經很難受而已。小傢伙們年紀小但精力充沛,就是喜歡到處跑,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呢?他們玩得正在興頭上,非常開心,當然不想突然間停下來去下什麼棋,讓他們回到房間裡去其實是一種懲罰, 取消冰淇淋也同樣是懲罰手段一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策略。

放任型媽媽面對同樣的狀況只會唉聲嘆氣,無奈地搖頭,然後對電話另一端的朋友說:“哦,不過是孩子們在亂....的確太吵了..他.們都快要把屋頂掀翻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最後掛掉電話,然後任由噪音持續下去。

無論是控制型媽媽還是放任型媽媽,都不能教會孩子們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需要一而這正是孩子們在 上小學之前必須學會的規矩。我這裡有一個折中的辦法可以供父母們參考,那就是利用情感引導和規定限度的方式來包容孩子的行為。對於例子中的這種狀況,其實沒有必要施加懲罰,但也不應該任由孩子去幹擾母親的電話和寧靜,媽媽們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更恰當的方法來教育尚且不懂事理的孩子。

情感引導型媽媽會先做一個深呼吸, 然後對孩子們說:“親愛的,你們的聲音有點太大了,看來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錯嘛一個個跑得跟小火車似的一不過 你們能不能到外面跑去?我可以幫你們佈置個障礙跑道,屋裡可不方便賽跑,等媽媽一打完電話就出去幫你們建造好不好?請你們也幫媽媽一個忙,自已先去後院玩可以嗎?”

這種處理辦法既有效果又很包容。媽媽不需要怒吼,更不需要威脅和懲罰。

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處理方式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這兩種父母也都沒有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控制型父母所信奉的是老一輩的觀點: “孩子就應該聽爸媽的話,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切由父母說了算。”家長的話就是命令。他們要求孩子必須尊重長輩,但不會和孩子分享權力或者教導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型別的父母既不給孩子什麼表達的機會,也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動不動就板起面孔,對孩子進行威脅或者懲罰,甚至對孩子動粗。

控制型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行為,但我們都知道單看一個人的行為是片面的一因為除此之外還有感情、 思想、觀點和意見等許多方面。我發現爸爸們尤其傾向於採用控制型的策略,因為他們更在乎結果,總是想要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而且比媽媽們更愛展現威儀。人類的天性決定了母親更注重和孩子的關係,她們會在下意識裡採用情感引導的方式卻不自知。注重結果當然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但是如果父母從情感引導方面人手的話,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曾詢問過那些控制型父母對於自己教訓孩子的感受,不少家長都說“我是不得已才這麼做的,因為實在沒有別的辦法”,或者說“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的,既然他們是成功的,沒有理由我就不能成功”。

於是我問他們:“如果有一種更好的方法, 你們願意嘗試嗎?”他們無例外地表示願 意嘗試,因為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對大城大明或省打孩子能股感到非常秋疚,他們只是不知道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採用。

我問他們:“你們希望孩子比你們生活得更好嗎?”接著再問:“你希望他們發揮出自己全部的潛能嗎?各案水遠都是肯定的,當然是這樣,我給這些父母的建議是,改用尊重和鼓勵孩子的方式去實施教育一如果家長們繼續使用 那些無效甚至有害的管教方式的話,他們的孩子將很難超越平凡,實現夢想。一且爸爸們認清了教育的終極目標,他們就會敞開心扉去接納情感引導的方法一情 感引導絕不是要把爸爸們變得像媽媽樣的心慈手軟。爸爸們一旦嘗試了情感引導之後, 就會感到教育的過程和結果同樣美好。

如果我僅僅是建議那些控制型的父母停止威脅、喊叫和賞罰的話,他們多半不會採納,他們必須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停止這類手段,並確切地瞭解這樣做的好處。爸爸們不妨暫且後退一步,回顧一下自己的童年,想想你是怎樣長大的,小時候的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當然 ,我是指情感方面的好惡。

從長遠角度講,無論是威脅、懲罰還是放任自流,都不會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所有孩子在離開父母、邁人社會的時候都應當具備符合社會要求的社交能力。然而,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些比較敏感或害羞,有些則比較外向或固執。父母有必要採取折中的全新的教育方式,停止沿襲那些極端而又無效的傳統的教育方式。

你是希望孩子出於對你的恐懼而聽從你的建議,還是出於對你的愛戴和敬重而聽從你的建議呢?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覺得“孕檢”哪個專案最折騰人?眾多寶媽的回覆,出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