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所長哈洛,在1958年至1961年期間做了一個實驗:用兩個假媽媽來養育剛出生的小猴子。一個假媽媽是用金屬絲做成的母猴,胸前放著一個奶瓶;另一個是用類似真母猴膚質的軟布做成的,但沒有奶瓶。

實驗結果表明:小猴子對母親的依戀,主要不是因為有奶吃,而在於有沒有柔軟的、溫暖的面板接觸。同時,在另外的實驗中還發現,母猴餵養大的小猴,存活率高於其他代理媽媽照顧的小猴,且後者成年後也會出現膽小、畏縮、攻擊性強、情緒不穩定等問題。

從實驗聯想到生活,孩子與母親的肌膚接觸,對於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緒穩定的性格,有著重要的影響。嬰兒與母親(或照看者)之間親密、持久的依戀關係,是兒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要。孩子與母親依戀關係的質量,會影響到他今後與其他人的交往。

心理學上把這種情形稱為“面板飢餓”,指的是那些在小時候很少得到母親的擁抱、親暱的孩子長大後形成的一種潛在而又深刻的對被愛、被關心、被撫慰的渴望感,如果這種感覺過於強烈,就會導致一種病態的情感需求。

這種肌膚接觸是廣義的,除了讓孩子感受到母體的溫暖和柔軟外,對視時的眼神、說話的語氣、母親的呼吸、氣味和微笑,都能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愛。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孩子的早期關愛,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擁抱、撫慰孩子,多跟他們說話、玩耍。

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需要這種關愛。在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時,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外表多麼強悍能幹,內心都有脆弱的一面,都渴望被人關愛,尤其是親人給予的情感慰藉,都能讓他/她覺得自己被關注、被重視。西方人把擁抱視為一種日常交往的禮儀,而中國人卻不太習慣這種親密的打招呼方式,這主要是文化差異導致的。但其實,擁抱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它能滿足人類的很多需求。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成人的擁抱,這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嬰兒渴望在母親的擁抱中吃奶、睡覺,而媽媽也渴望擁抱孩子,享受那種精神上的幸福。國外很多人類學家研究證明,一個從小在媽媽擁抱中長大的孩子,性格和智力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缺少媽媽擁抱的孩子,性格偏向孤僻,心理和智力也會受到影響。同時,擁抱能給人帶去精神上的撫慰。一個長期不被別人擁抱的人是孤獨的,一個長期不去擁抱別人的人是冷漠的。

多跟周圍的親人朋友擁抱一下吧!既傳遞心意,又能促進感情,還能及時地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安慰,這件事很值得做。

10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寬鬆民主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