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科學表明,從小學就調皮搗蛋的孩子,日後行為出格的機率更大。為了避免熊孩子誤入歧途,教育史上,學校曾配合家長,對熊孩子實施過廣泛的行為干預。結果,接受干預的熊孩子,行為的規範程度整體改善,但細觀查,干預的具體效果起伏不定。

多年來,科學家大多關注行為干預的效果,其實,弄清淘氣行為的具體影響因素,才是攻克熊孩子的關鍵。人們對資訊的不同處理方式,導致了不同的行為表現,根據Crick & Dodge的社會資訊程序理論,資訊交流可歸結為經典六步法:

1. 線索讀取,收集語言/非語言的跡象,如命令、肢體動作、表情等。

2. 資訊理解,賦予這些跡象社會意義,如對方可能很開心,或生氣了。

3. 反應選擇,經判斷,腦海裡形成數個行動方案。

4. 反應決定,權衡利弊後,最終選擇一個行動方案。

5. 行動,熊孩子開始鬧騰了。

6. 行動的自我評估,事後,熊孩子能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呢?

有同類困擾?趕快線上諮詢吧!

經典六步法中,第一步便指向了認知方面。熊孩子的問題,首先是不懂得為他人著想,所以才會忽略掉外界的批評,進而對他人的態度產生誤解、曲解,採取許多不合適的行動。“我不知道這麼做會讓媽媽生氣”“我只想弄個惡作劇玩玩”等,是熊孩子興風作浪的常用藉口。

實驗證明,熊孩子普遍難以為他人著想,甚至持與真實狀況相反的觀點。有時候,熊孩子懷著善意的願望,卻弄巧成拙。他們撒嬌吸引關注,表現為鬧騰。他們裝飾房間,表現為隨手塗鴉。老師家長不勝其煩,鋪天蓋地的責罵,讓熊孩子感到迷茫又委屈。

另一群科學家,則從舉止方面入手,試圖培養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達到規範行為的目的。實驗證明,舉止干預對熊孩子的行為矯治效果,比認知干預顯著得多。自控能力與經典六步法的後兩步,聯絡密切。滿足延遲訓練、衝動抑制訓練,以及獎懲刺激,均能幫助熊孩子塑造自控能力,引導他們去考慮自身行為的後果。

不過,認知干預也並非毫無作用。科學家跟蹤調研後發現,認知干預的效果,大約一年才會顯現。換而言之,對熊孩子的說服教育工作,依然不可馬虎,需長遠計議。成長沒有捷徑。學習自我控制,或能迅速改變熊孩子的行為。隨著年齡增長,漸漸變得通情達理了,那時候,往日的熊孩子方能完成內心的蛻變。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壹健康生活經驗:消毒液的氣味要多久揮發,會不會對寶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