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倡素質教育,許多孩子都要學上幾門“手藝”。實際上藝術不是唱歌跳舞,也不是琴棋書畫。獲得一些社交的光環,只不過是膚淺的表面好處。而詩和遠方的境界,雖然能夠陶冶情操,也只不過是在感受上豐富一些,並不能對一個人的能力和命運產生決定性作用。那麼藝術真正的作用是什麼呢?它是能改變人的底層認識能力和框架,讓人獲得通神般能力的工具。
人類作為一種生物需要與周邊的環境要進行溝通。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自然之間,人都需要表達自己的狀態,也需要接收外來的狀態資訊。可是無論採取哪種溝通方式,都會產生偏差。因為自然界的豐富性導致你用哪一種單一的溝通方式,都不能把它原本的狀態完全反映出來,那麼溝通與表達的方式越豐富,溝通的效率和準確度就會越高,越能反映原本的完整狀態,從而產生有效的互動和影響。
人類的動物祖先,開始最多應用的就是肢體語言。當肢體語言被強化,以擴充套件它的表達力和表達範圍時,就產生了舞蹈。動物除了肢體語言還利用氣味、行為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和接收各種資訊。當人類掌握了語言和文字後,這種精準高效的表達和傳播方式,讓人越來越重視並沉浸在它的舒適區裡。逐漸的除語言文字之外的表達和接收方式都慢慢被人弱化和遺忘了。可是世界的豐富性讓人只依靠語言,文字根本無法完整完全地接收和認知,也無法準確完整的表達自身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蘇格拉底和孔子這樣的大家都不願意立文字的原因,因為語言一旦變為固定的文字狀態就會有損失,特別是高緯度的表達它一定包含有時空的變化,偏差就是更加巨大。而包括文字在內的任何一種表達方式都必然會帶來偏差,因此這些大家們思想由後代學生做記述,實際上就是採取了留白的手法,以留有足夠的修正空間和靈活性。
世界是多維而立體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書,不如聽課,聽課不如實踐的原因。因為文字書籍是一個一維的記錄構成,我們要還原它的多維狀態,需要很大的能力和補充。而由老師講解的課程,由於老師的水平和能力,可以加進去很多維度,把它變成二維三維甚至多維的展現。所以老師水平高低就在於它能展示的維度的多少,一個真正高手的老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知識的更多維度,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和完整的多維度知識結構,於是他能掌握和使用的通道就更加豐富,也就擁有了更加豐富的認知和實踐能力。而實踐本身就是多維的,所以它能引領人更多維度更全面的認知,不過從實踐中獲得認知能力,一是需要自身的悟性,還要有機緣巧合,所以不適合初學者,孩子還是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做有針對性的實踐磨鍊為好。
因此在人類逐漸依賴於文字舒適區的時候,就更加的需要發掘除此之外的其它認知和溝通表達方式,於是就產生了一類人就是藝術家。所以藝術家和藝術的作用就是發掘新的除文字之外的更加豐富的認知、表達和溝通方式,藝術就是獲得更多能力的工具。所以藝術本身一定是創新的,它對創新的依賴比科技對創新的依賴更甚,可以說創新就是藝術的生命。那些能對藝術史產生拐點推動作用的藝術大師,往往都是明白藝術根本作用的人。可是現在多數的藝術家往往都是研究別人的歷史,沉浸在這個固有的藝術史中,而沒有自覺性,不瞭解藝術最根本原始動機的人,所以他們難有劃時代的創新和創造藝術的拐點,不能提高藝術的維度,也不能使跟從他學習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能力。大多數人與大師的區別就在於不瞭解藝術根本的作用,從而使得他們的創新變得艱難而無方向,他們在藝術素質教育方面也不能使學生有什麼重大的能力進步和維度提高。他們各種表達方式的創新,往往是一種依靠自身超強敏感度和良好本能的探索,因為不瞭解藝術的本源,雖然能找到新工具,卻而充滿了盲目,不知道如何正確而充分的使用,只是為了表達而表達,更對教育沒有本質的貢獻。所以家長如果你瞭解了這些根源,就可以從自我修正和對孩子教育方面下手,使孩子在接受藝術和素質教育的時候,有意識地做修正和引導,以使孩子獲得更多的認知手段和更高維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