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人說七歲決定孩子一生,也有說三歲決定孩子一生。各有其道理,但從腦發育情況來看,不管七歲還是三歲,出生的第一年是最重要的!
一歲前,大腦重量增長了一倍多孩子出生時大腦的重量約為350克,一週歲時,可達到900克左右,到四歲時增長到成年的90%,可見,出生後的第一年,大腦的重量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大腦的重量,就是腦的容量。
神經間連線得少,就是發育遲緩雖然孩子出生時大腦的結構與成年人無異,大腦數量也差不太多,但大腦細胞間的連線很少、很稀疏。這也是說,大腦細胞之間彼此孤立、互不聯絡,大腦就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外在行為表現也會相對原始和落後;當受到更多經由感官的外界刺激時,大腦細胞就會發展出更多樹突與其他細胞建立連線,會形成更稠密的神經網路,而神經網路越發達,大腦功能就越強,身體的外在表現,如行為、運動、情緒、認知、智力等,也就越好。
所以,孩子發育得好不好,與腦神經間連線建立得好不好直接相關。
腦神經連線建立得好,就是原始反射整合得好腦神經連線的建立,也不是隨意進行、胡亂連線的,某一身體功能相關的連線建立得好,這一功能就會發展得好,如坐、爬、走、寫字、握筆、說話等;如果連線得不好,這一功能就會相對“遲緩”;如果連接出現“差錯”(如髓鞘化不良),就會出現錯誤的模式。而神經連線建立的過程,就是原始反射整合的過程,腦神經連線建立得好,就是原始反射整合得好。
一歲前,孩子會整合多個原始反射從原始反射角度看,一歲前,孩子會整合多數原始反射,也就是建立大部分腦神經連線。結合這張圖,詳細瞭解一下。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與我們運動、情緒、認知相關的原始反射有15個(遠不止這些,這15個是相對難以整合的),有12個是在一歲前要必須得到整合的,有三個是需要在三四歲時得到整合的。如果原始反射有不整合的現象,孩子就會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馬虎、易怒、抑鬱、自我封閉、怕生、感官過敏、認知和智力等。孩子在一歲前,把該整合的反射都整合了,孩子會就表現為很“正常”,否則就是發育遲緩或者是其他問題。
我們拿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為例,解釋一下。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在受孕後十八週開始發展,並且應該於出生後大約六個月整合。該反射的動作模式是:當嬰兒把頭部轉向一側時,這一側的手臂和腿部會伸展,而另一側的手臂和腿部會彎曲起來。它的“歷史任務”是幫助孩子出生、左右肢體相互配合、手眼協調的。所以,如果它不整合,孩子會有以下表現:
•孩子於進行交叉運動時或跨越中線(如爬行)時會出現困難。
•孩子會走路緩慢。
•當孩子的頭部轉向一側時,會容易失去平衡。
•較難學騎腳踏車。當孩子把頭部轉向右邊,右邊的手臂和手指會不自主地伸展,使他容易滑落手上的東西或把東西打翻。
•孩子書寫時,會就以上情況出現補償行為,他會大力握筆而影響他的書法。
•大部分孩子在書寫“8”字時會出現困難。
從這個原始反射可以看出,如果在該整合的時候將其整合,孩子就會正常發展;如果不整合,孩子就會出現相應的問題。
相對於七歲還是三歲的問題,我更傾向於一歲,因為一歲前如果各原始反射得到很好的整合,孩子在運動、情緒、認知等方面,會發展得很好,以後的日子,就不需要家長太多的關注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