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午餐的時候,一個同事跟我們抱怨自己老公有多麼溺愛已經7歲了的女兒: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從來不讓女兒做一點家務,掃地怕有灰塵吸進肺裡,洗碗怕傷手;從來不讓孩子獨自出門,哪怕是隔壁單元的小朋友家也不行……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很多父母寵愛孩子,凡事都喜歡包辦代辦,書包幫忙拎、鞋帶幫忙系、怕摔不讓跑、怕燙不讓摸……時時刻刻顯示著大寫的“愛”。看似是為孩子好,結果卻把孩子與外界隔離開了,剝奪了他們的感覺。也許眼下是安全的,但不良後果已在孕育中,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01

《媽媽是超人》中,有著一對混血兒女的馬雅舒的育兒方式遭到網友的吐槽。怕孩子受到傷害,她竟把家裡的傢俱全都撤去,一家人坐在地上吃飯。因為沒教會孩子基本的自理,導致米雅上了兩天幼兒園就被勸退……

無疑,她是非常愛孩子的。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家境不錯,有錢有閒,將孩子照顧得面面俱到,可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可這份愛也許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1954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次“感覺剝奪實驗”,參加實驗的是心理學家的學生。他們安靜地躺在實驗室裡,戴上護目鏡,被單調的空調聲音限制聽覺,手臂也被套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被固定住。總之,所有來自外界的刺激都被“剝奪”了。起初,他們還能安靜地睡著,可三四天後,他們普遍出現了錯覺幻覺、注意力渙散、緊張焦慮等各種不良狀況。實驗後數日才得以恢復正常。

不難看出,外界的刺激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一個孩子呱呱墜地,最初的,他便透過父母的觸控、柔軟的襁褓的觸感,學習並感受到被包圍、被保護。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透過五感來與外界發生聯絡,不斷襲來的外界刺激,諸如光、色、聲、味、嗅等,不僅不會將孩子埋葬,反而有助於他們正常的生理機能的發展。反之,父母如果隔斷了孩子與環境之間的聯絡,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育,更會給家庭埋下痛心的種子。

一個朋友曾在閒聊時聊起自己的母親。他是單親家庭,母親獨自撫養他。怕他照顧不好自己,從不讓他寄宿,小學、初中、高中,母親總是將家搬到他的學校附近,親力親為地照顧他,怕學校食堂的飯不乾淨,哪怕路途遙遠,母親也總是回家給他準備吃的。小的時候,他很享受母親的照顧,可漸漸長大了,母親仍處處設限,假期不准他獨自出門,不准他吃外面的食物,放學沒有按時回家就不停打電話,這一切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他感覺自己很沒用,甚至從心底裡厭惡自己。成年後,他開始刻意避開母親,不僅去了很遠的城市上大學,甚至留在當地工作。

02

我相信他的母親也是一肚子委屈,辛辛苦苦將他養大,到頭來卻是這樣一番結果。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于丹說過,保護孩子的真實含義是幫助孩子自己去處理危機,而非讓他們避開各類風險,這會限制他們的生活,抑制他們的成長。

為防止孩子墜床,使用床上護欄;孩子學輪滑時,讓孩子帶好護膝安全帽....這些保護是合理且必要的。

但過了父母需要規避一切風險來保護孩子的年齡,父母仍由於自身的恐懼而過於擔心,不讓孩子單獨出門、獨自過馬路,吃飯怕噎著,喝水怕嗆著……這樣的“保護”要麼導致孩子長大後依然膽小、畏畏縮縮,要麼導致孩子進入社會後,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

生活中,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人:吃飯的時候看見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一個勁往自己碗裡夾;從不看時間合不合適,只要自己需要,就會隨時給別人打電話。

和這樣的人相處是很鬱悶很累的,事實上,他們的這種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習慣和做法,往往也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從小,他們就被父母和長輩圍繞,處處以他為中心,他習慣了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又怎麼會想到要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03

過於溺愛孩子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喜歡代替孩子思考和做決策的父母則更是過猶不及。

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父母經常是一言堂。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養育子女,也希望他們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身為運動員的父親,逼著喜歡讀書的兒子走上球場;作為學者的父親,迫使喜歡運動的女兒苦讀書本。

這樣只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誤導,使孩子的內心充滿痛苦。

一位心理諮詢師講過這樣一對母女。一位成功企業家的母親跟諮詢師抱怨自己已經17歲的女兒:“一回家就躲在房間裡,寫那些不知所云的傷感詩歌,很少參加同學聚會……”因此她認為自己女兒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諮詢師跟女孩面談後,發現她是個挺開朗活潑、討人喜歡的孩子,她成績名列前茅,人緣也不錯。他告訴女孩的母親,孩子沒有問題,反倒是她應該端正態度,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和喜好來評價孩子,非要將孩子的特立獨行看作病態,將來一定會後悔。

父母可以給予孩子們的是他們的愛,不是他們的想法。

04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在書中提到,真正的愛可以幫助他人的心靈獲得成長,也可以滋養我們自己的心靈。

在親子關係中亦是如此。

愛孩子不等於就要用愛將孩子束縛起來。養育孩子的過程,父母和子女是獨立個體,沒有誰是誰的附屬物。愛孩子,就把感覺和思考力還給孩子,讓他們在不斷嘗試中成長。父母不要抱著犧牲一切的想法,而要帶著你的愛,尊重孩子;帶著你的眼,站在一旁觀看,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這才是最好的愛。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繪本內容少價格貴?這一套書內容豐富使用時間長,買一本抵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