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無疑是許多家長的教育小目標。在英語啟蒙階段,繪本讀物也是眾多家長為孩子準備的閱讀第一步。然而,在家長眼裡圖文並茂且內容簡單的英文繪本,在孩子的眼中卻未必如此。

不少家長朋友都對Reid媽說:一讀英文,孩子就趕忙捂住媽媽的嘴。要不然就是拿到書以後馬上就往後一頁頁地翻,繪本讀物變成了美術讀物。好不容易能坐下來好好地跟著爸媽一起讀書了,孩子這也看不懂,那也不明白。

家長就犯難了,給孩子讀英文繪本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習慣,給孩子創造一個英文學習環境的,但是孩子有了不明白的地方,是該給他們用中文解文釋翻譯,還是不該呢?

翻?or 不翻?

解釋翻譯吧…

中式思維更根深蒂固了。

不解釋翻譯吧…

孩子聽不懂就更不願意繼續聽了。

用英文解釋翻譯??

臣妾做不到啊!

網路上各大知名教育博主對這件事的態度也是兩極分化嚴重:

有的人說:千萬不要翻譯!孩子一出生就是世界公民,別用你的“中文思維”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起碼在中文成為強勢語言前,一定不要輕易去翻譯。

又有人說:放心大膽地翻!孩子生活在中國,養成中文思維是早晚的事,早翻晚翻都得翻,何苦為難自己。

這……本來想上網求醫問藥的,沒想到還越搞越糊塗了。

要讓Reid媽來回答啊,孩子搞不懂的,當然要翻譯。但是,翻譯也得有“套路”地去翻。

套路1

低於2歲的孩子,不翻譯。

小於2歲的孩子,你對他講中文、英文、泰文等等語言,對於幼兒來說都是一樣的。幼兒時期的孩子,處於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候還沒有形成一種完整的語言體系,孩子對中英文的認知水平差距不大。

不論是哪種語言,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低齡孩子來說只是相當於一連串的“符號”,也許孩子“聽不懂”但是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孩子會逐漸產生一種認知意識。

因此,在這一階段,讓孩子多聽多看才是最主要的。兒歌也好,英語有聲讀物也好,哪怕聽英語新聞都可以。

不必強行要求孩子學會什麼,他們天天聽家長說話,聽播放器裡的英語,不管中文還是英文,都會逐漸輸入,並無形中會將聽到看到的東西接觸到的事物進行一種連結,要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學習者。

套路2

2-4歲的孩子,用動作引導來回答

這一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已經處於語言爆發期,時不時就能蹦出一兩個詞讓你喜出望外。所以,當這一年齡段的小朋友有不明白繪本中某個單詞的意思時,如果繪本圖畫中出現了這個東西,家長可以直接指給小朋友看。

如上圖,當小朋友不知道“fish”或“honey”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指出圖中的小魚和蜂蜜,還可以帶著小朋友在家中尋找這兩樣東西,增添閱讀的趣味性。而當小朋友不明白“eat”是什麼意思時,家長就可以做出吃飯的動作,讓小朋友自己看動作猜意思。

再例如“like”“and”這樣的詞彙,就需要父母用動作和語言來給孩子解釋意思了,比如拿一個孩子平常愛不釋手的玩具,誇張的模仿孩子平常玩的時候那種高興地狀態,告訴他這就是“like”,是“喜歡”。

比如問問孩子繪本的圖畫中都有什麼?引導孩子用“xx和xx”來回答,再給孩子解釋“and”就是“和”的意思。家長儘量不要直接輸出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聯想,去猜。這樣更能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套路3

不要逐字翻譯

首先,在開始一本繪本之前,家長一定要確保這本書的內容難度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以內。如果繪本內容與孩子的認知程度差距過大,則會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

讀繪本前,家長可以大概給孩子介紹一下繪本的內容,激發孩子想要去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處於一個“心理放鬆”的狀態。

這樣遇到不懂的地方,孩子首先會透過圖畫去猜,再不明白的就會來問,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剛才講的“動作法”來給小朋友解釋。

如果講一句便翻譯一句的話,明明是親子共讀的溫馨畫面,結果卻變成了家長教學時刻,孩子手中的控制權被悄無聲息地奪了去,孩子的參與感瞬間消失。

而孩子的提問恰恰是親子閱讀中的良性互動,我們翻譯的目的,為了幫助孩子更容易的去理解以免因“聽不懂的挫敗感”而失去自信產生牴觸情緒。因此,不要輕易從孩子手裡“奪權”哦!

英文繪本,讀一遍是不夠的。但家長的解釋,一兩次就足夠了。不要讓孩子對家長這個“翻譯官”產生過多的依賴性,多用圖畫、動作等非語言類回答來引導孩子,對小朋友來說,這可能會像遊戲一樣有趣。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突發狀況,急救處理不容忽視-附海姆立克急救法(3歲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