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對70、80後的我們來說深有體會,父輩們對我們孩子的溺愛程度永遠超乎大家的想象,他們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看見我們打罵孩子,無論對錯,他們都是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護著孩子,就差動手打我們了。
感覺他們是要把欠缺我們的愛,全部投入到我們孩子的身上。
我爸媽沒上什麼學,儘管因為代溝和文化程度的限制,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會產生種種分歧或阻礙,但是我和我愛人從來沒有退縮過。印象中,孩子小的時候,我爸媽最常說的話就是:手機給她看一下又沒事;糖果吃一兩粒能咋地,又不是天天吃。
多數的家庭往往會在這一次兩次一粒兩粒的妥協中,最終讓孩子玩上了手機,愛上了糖果。
糖果對孩子來說充滿著誘惑力,五彩繽紛的糖紙,香甜潤滑的味道,每個孩子見到糖果都會立馬失去了抗拒能力。大娃小時候一直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因為他們堅信糖果會對孩子的牙齒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沒有讓大娃養成吃糖的習慣。甜甜是跟我們及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這種親歷孩子的成長感受特別強烈,下面分享一下我愛人如何成功了讓糖果在甜甜面前失去了魔力。
生活中,我愛人一有機會就會跟孩子說:吃糖會怎麼樣呀?
孩子會很認真地回答:吃糖會蛀牙,牙齒壞掉了會很痛,不能吃東西。
日常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其實是日積月累的成果。
我們家裡平常是不買糖果的,但親戚來往,難免會存有一些糖果。起初孩子哭鬧,爺爺奶奶都會偷偷地拿糖果哄孩子。後來被我愛人知道了,她就會很嚴厲地告訴老人家,不許再給孩子糖果,然後說一堆道理。起先老人家會反駁:吃一兩粒又沒事,你看我們小時候只有糖吃,牙齒不是好好的。然後繼續偷偷地給。
記得有一次,一個親戚從國外寄回來一些食品和一包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棒棒糖。我愛人說,大人想吃就避開孩子,或者直接送人了,不要放家裡。結果沒過幾天,甜甜嘴裡含著棒棒糖被我愛人逮了個正著。她一氣之下當著孩子和我們的面把那包棒棒糖丟進了垃圾桶,並反覆跟孩子和老人家強調吃糖的危害性,不管我們的臉色是否圓潤。孩子看見媽媽生氣了,似懂非懂地安慰起媽媽來:媽媽媽媽,我不吃糖了,你不要生氣。
我就像一個局外人,儘管什麼都沒有表態,實際是默認了我愛人的做法,但是我又不能跟著她一起去說老人家。就這樣我愛人和我爸媽日復一日地舌戰著。
後來發生了一幕令我非常驚訝。家裡來了好多客人,帶了4、5個孩子,孩子們埋頭看手機的,吃糖果甜食的,基本都是各玩各的,只有甜甜拉著其中一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玩滑板車,兩個人玩得滿頭大汗,還樂此不疲。有家長就說,你看看甜甜,我家這個一天到晚就知道抱手機。我聽到我媽用自豪地語氣跟大人們說,我家甜甜,都不玩手機呢,也不吃糖,很乖。
不知道何時起,老人家的態度,從開始強烈對抗,然後逐漸妥協,再到後來勉強接受,最後竟然認同並支援了我愛人的觀念。
其實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艱難地過程,但卻是一個令人驚喜地成果,家庭成員總會有人最終妥協,一起達成一些教育上的共識,因為我們都是為了孩子。關鍵就在於在這個家庭裡誰是主導,誰願意主導並堅持原則,堅持正確地科學地教育孩子的原則。
當然甜甜偶爾也會帶點狡猾地語氣問她姐姐:姐姐,這個糖果好吃嗎,你吃嗎?甚至在超市裡會指著那些漂亮地糖果問:媽媽,你看那些是什麼?不會哭鬧著要,基本上是剋制了吃糖果的衝動。現在家裡的糖果放在桌面上,她絕對不會去動,只有偶爾大人們看她表現很好時獎勵一個,她就開開心心地吃一個,吃多了會蛀牙哦。
剋制吃糖的行為給她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前兩週她感冒了,喉嚨難受。看見她姐姐吃沙琪瑪,她也要了一個。我愛人說太乾太熱了不要給她吃。
我試探性地問她:想吃嗎?爸爸幫你開啟。
她說:想吃,我想感冒好了再吃。這個沙琪瑪整整陪了她六天。
她特別愛吃海鮮,尤其是蝦。晚飯的時候看見桌上有一盤蝦,她驚喜地說:媽媽,我想吃蝦。
我愛人說:你感冒沒好,醫生說了還不能吃海鮮。
她說:哦,那好吧,等我感冒好了,你要給我買好多好多蝦喲。
還有許多這樣的剋制行為,那幾天甜甜懂事地讓人心疼。
甜甜今年四歲了。每次做某些事情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做了些她認為不對的事情時,她都會很認真地說:媽媽說了。
媽媽說了,小孩子不能吃糖,牙齒會壞掉。
媽媽說了,小孩子不能看手機,眼睛會看壞掉。
媽媽說了,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刷牙。
。。。。。。
我們經常講家校共育,這個“家”不僅僅是父親或者母親配合學校,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就夠了。家庭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家庭做為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中,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包括走得比較親近的七大姑八大姨,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需要共同達成一些共識,比如糾正過去陳腐的思想觀念,敢於接納新鮮事物,配合學校促進家校共育,接受新時代養兒育女新觀念等等。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擁有正確地世界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