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貝,我們去洗澡澡啦!”媽媽一開始總是很溫柔地呼喚女兒去洗澡。

可是女兒卻不吃她那一套,直接拒絕:“我不要洗澡!”

媽媽耐著性子接著說:”走嘛,我們去洗澡,洗完之後就會香香的哦!”

“我不,我就不,我不要洗澡!”女兒還是抗拒。

媽媽僅有的耐心也被耗盡了:“你走不走!再不走,我就把你的玩具扔掉!"

”你扔我的玩具,我就生氣了!我就不去洗澡了!“女兒也有脾氣了。

媽媽開始連拖帶拉地把女兒弄去浴室:“每次叫你洗個澡怎麼就那麼費勁!快點,哭什麼哭!……”

女兒委屈巴巴地哭著:”我不要洗澡!我不喜歡洗澡!“……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場景很熟悉?這樣的場景可能發生在你家,發生在他家,曾經也經常發生在我家,自從我瞭解了一個定律——布朗定律,並將它運用起來後,我們家孩子洗澡比誰都積極。

什麼是布朗定律?

布朗定律是美國職業培訓專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

這個定律指一旦找到了開啟某人心鎖的鑰匙,往往可以反覆用這把鑰匙去開啟他的某些心鎖。

布朗定律告訴我,找到心鎖是溝通的良好開端,知道別人最在意什麼,別人的意願就會在你的把握之中。

如何尋找”心鎖“?

要找到開啟某人心鎖的鑰匙,是一個需要細心洞察、耐心尋找的發現過程,需要"由表及裡",根據一些現象逐步深入分析,最後找到病灶;也需要"因小見大",透過此人的一些細微的言談舉止,去順藤摸瓜,最後發現背後隱藏的那個"根"。

我叫女兒去洗澡,而女兒不願意去洗澡,一開始我以為女兒的心鎖是”她不喜歡洗澡“,所以我的主要引導方向就是告訴女兒洗澡很好玩,可以玩泡泡、可以變香香,以此試圖引起女兒對洗澡的喜歡,可是事實證明,這樣做並沒有什麼效果。

可見”不喜歡洗澡“並不是她真正的心鎖。

那她的心鎖到底是什麼呢?我繼續觀察、分析。

我發現我每次叫孩子去洗澡的時候,她都正在忙著玩:她忙著用積木搭城堡,她忙著給布娃娃梳頭髮,她忙著帶飛機去旅遊,她忙著烤雪花片蛋糕……

我似乎找到了孩子不願意去洗澡的”心鎖“——她想玩、她想玩玩具。

她最在意的是能不能繼續玩。

是啊,當我們自己在看一部精彩的電視劇時,當我們正在遊戲通關時,如果別人一定要拉著我們走開,我們肯定不會樂意的。孩子正玩得高興呢,我們把她拉去洗澡,她肯定不願意配合了。

我怎麼之前沒有察覺呢?因為我沒有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事情,而是急於讓孩子完成洗澡這個任務。

尋找開啟“心鎖”的鑰匙

”心鎖“找到了,那麼接下來就是找到開啟她“心鎖”的鑰匙。

瞭解了孩子想玩的心理,那麼我換種方式叫女兒洗澡:”寶貝,我們今天要不要帶小飛機一起去洗澡呀?你看它很髒了,我幫你洗,你幫它洗,好不好?“

”好!我一定給它洗得乾乾淨淨的!“女兒抱起小飛機就往浴室跑。

下次叫她洗澡,我可能換成了這樣的方式:”寶貝,我們現在去浴室玻璃門上畫畫吧!“

”好!我想畫一個大房子!“女兒已經迫不及待了。

洗澡水的水汽跟玻璃門會形成一塊很好的畫板,而畫筆就是我女兒的手。

再下次,我可以這樣告訴女兒:”時間還早,如果你現在去洗澡的話,媽媽會同意你洗完澡再在客廳玩一會。“

”太好了,我洗完澡還想接著搭積木。“女兒心比我還急。

她瞭解我們每天晚上的睡覺流程——洗完澡後,就必須到臥室的床上,準備聽故事。洗澡於她而言就意味著睡覺,她有時候並不想那麼早睡,那麼我就讓她洗完澡後再玩一會,她就會配合我先把澡洗好。

原來找到開啟孩子心鎖的鑰匙後,我可以反覆用這把鑰匙去開啟她的心鎖了,這樣我跟她溝通起來也毫不費力,再也不用上演”家庭大戰“了。

布朗定律告訴我們:溝通的鑰匙是情感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無法跟孩子溝通,孩子不配合我們,其實是我們不配合孩子,我們不懂孩子的”心鎖“在哪裡,也找不到開啟孩子”心鎖“的鑰匙,卻還要對孩子亂髮脾氣。

我們確實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是情感的溝通。

1、人,都是一種具有情商的感情動物,孩子們也不例外,情感是與生俱來的,而且,溝通的實質首先是以感情來交流,而不是以思想觀點來溝通的。

當我們想讓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講觀點——我認為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你再不怎麼樣,我就要怎麼樣;你這樣不聽話,你怎麼對得起我……

跟孩子溝通,我們要多一點人情味,走人性化路子的溝通——寶貝,你想要現在去洗澡還是5分鐘之後再去?

2、人都普遍具有一種喜新的心理,喜歡新鮮的東西。孩子們更是對沒看過的東西、沒聽過的話更有趨向性。所以相應的,我們跟孩子的溝通手段、方式,不要老一套不變,那樣往往使人厭倦。

把“我說了多少遍了,你聽到沒有!"換成”我覺得你已經聽清楚了我的意思,現在是你發揮的時間了,5分鐘之後我來看成果。“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終於不再一件事情重複講那麼多遍了,她說完就離開了,多有意思,現在是我的時間了,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換一種跟孩子溝通的方式,會讓孩子更加願意來配合我們。

結語

只要我們以感情為基礎、多觀察、多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就能好好地跟孩子溝通,這樣,不管是讓孩子配合我們去洗澡,還是要求孩子按時睡覺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只要我們不放棄去尋找”鑰匙“,孩子的”心鎖“就不再是親子間溝通的障礙。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這孩子,皮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