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我今天不舒服,可能沒辦法上學了。你把我請一天假吧?”

“你一到考試就生病,你是不是裝的?”

孩子一臉委屈,強撐著起床,臉色也非常難看,你看不下去了,一邊抱怨一邊跟老師請假。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場景,當孩子說出一些需要的時候,你總是覺得孩子好像是裝的,或者是故意的。

但是,你是否理解過孩子真實的感受呢?

一. 毫無效果的對話,說教和批評會產生距離和怨恨

類似上面的對話,或者各種說教和批評,都會讓孩子和你產生距離感,甚至怨恨。

孩子經常拒絕跟父母對話,他們討厭說教,討厭喋喋不休,討厭批評,他們覺得父母的話太多了。

很多時候,孩子和父母的對話似乎不在一個時空,更像兩個人在獨白:一段充滿批評和指令,另一段則全是否認和爭辯。

所以,我們如果想和孩子好好溝通,減少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作為父母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談。

二. 溝通,學會看到孩子的感受,而不是針對其行為

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需要同時照顧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說出表示理解的話,然後再提出建議或意見。

因為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是聽不進任何人的話的。他們不僅不願接受任何意見或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

這時,他們希望父母能理解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希望父母明白他們此刻的心情。

他們生氣或難過的時候,他們希望不用全說出自己的遭遇,也能得到我們的理解。

所以父母如果能夠學會傾聽他們憤怒外表下的擔心、失望和無助,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父母不要只針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而是要關注他們看起來糟糕的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孩子們只有情緒平靜時,才能理性地思考,做出一些正確的舉動。比如能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夠聽得進別人的話。

三. 學會和孩子溝通時,以理解和共鳴為原則很多孩子的問題,可能背後只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

如果孩子放學一到家,就不停地抱怨他的朋友、老師,或者生活時,最好順著他的語氣迴應他,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

如果一個孩子說自己很笨,或者很醜,或者很壞時,父母的否定和反對對他沒有什麼幫助,他們會更堅定地確信自己的看法,父母能給他的最大幫助就是告訴他,父母不僅理解他的感受,還理解他的特別的暗示。比如看到孩子內心深層的渴望。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產房為什麼那麼冷?整個分娩過程都在哆嗦,但醫生是為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