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考取好名次,是什麼感受嗎?
近日,湖南郴州一名小女孩“首次考到班上第七名,激動親吻獎品”的影片在網上流傳。
影片中,老師唸到她名字時,小女孩先是愣了一下,一臉的不相信。
身邊同學紛紛鼓掌,小女孩飛奔到講臺,拿回老師給她的獎品,並激動地抱著獎品親吻起來。
從難以置信到體驗成果,只有幾秒,但給孩子的鼓勵卻可以持續很久。
內心的激動與同伴的喝彩,對孩子來說,成功的感覺是多麼美妙呀!
一位網友頗有感觸地說:“如果以前我成績好時有獎勵的話,結局也許就會不一樣了。”
網上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從每天、每事中挖掘成功的感覺,漸漸地,就能駕馭成功。
對一個成功的人來說,所有目標的完成,都是成功後的水到渠成。
讓孩子盡情地體驗成功吧。只有成功經驗,才能造就堅定信念,孩子才能在未來活出自我。
成功的感覺,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之前在真人秀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和媽媽火了。
每天就像“行走的人肉作業本”的徐敬凱,不僅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佈置的數不清的試卷。
而敬凱媽媽給出的迴應是:別人都在寫作業,他在玩,他心不慌嗎?
嘉賓們試著解圍,說徐敬凱已經很優秀了,言外之意是不要那麼逼他。
敬凱媽媽又神回覆:
“正因為他是別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再肯定他,怕他會飄。
小時候來自大人的打擊都能承受,那將來還有什麼社會的打擊不能承受呢?”
但媽媽萬萬沒想到,孩子從小都被打趴下了,將來哪還有什麼力氣站起來?
在徐敬凱眼中,媽媽不喜歡自己,誰都比他好。
而媽媽呢?媽媽不是看不到孩子的優秀,而是她眼中的優秀,是不斷前進,不能停。
許多孩子,作為小孩明明很成功,但為什麼從沒體驗過成功的感覺?
因為父母給孩子灌輸的價值觀是:
成功是一個未來的結果,在很遠的地方。
當下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優秀也不是真的優秀,一切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孩子們不懂得反抗,也不懂得成功與未來的關係。
他們只懂:自己不夠好,父母不愛我。
《越戰越勇》節目中有一期,一個叫楊鐵明的男生站到臺上,說到來節目的心願就是想唱首歌,讓爸爸能認可自己一次。
楊鐵明說,從小到大,感覺做什麼事都不對。
他喜歡唱歌,但即使獲獎無數,爸爸連看都不看一眼。
他時常問自己:爸爸到底喜不喜歡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爸爸就像他“童年陰影”般的存在。
即便已經長大成人,即便獲取了成功,依舊對父親的漠視念念不忘。
阿德勒的自卑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
一個孩子越少體會過成功的喜悅,或從未得到過他人的讚賞,內心越壓抑,自卑心理越嚴重。
或許父母的打擊是出於愛,怕孩子驕傲。
但卻忘了,孩子是再也不會驕傲了,但也飛不起來了。
從小沒體驗過成功的孩子
一生都活在失敗中
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曾指出:
兒童時期孩子體驗到成功,有助於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
而有過多失敗體驗的兒童,會產生一種無能的感覺,漸漸形成自卑心理,對未來生活失去期待。
女兒範成金明明是個大學生,但畢業10年一直宅在家。
父母一催女兒出去找工作,女兒就暴跳如雷。
這一切的背後,只因為範成金父母是孩子的“天生差評師”。
小時候範成金喜歡根雕,母親回一句:喜歡那個有啥用?又不能成事。
初中時範成金喜歡上設計,還設計過運動鞋和服裝,母親又罵她:心思不用在學習上。
畢業後她想找份銷售工作鍛鍊一下,改善自己的害羞性格,又被父母懷疑和阻撓。
母親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能成事,狗都能成事了!
記憶中的母親,範成金無論做什麼事她都橫加指責。稍有反抗,就是暴打。
一個積極上進的女孩,還有些才氣、創意,只因跟父母所定義的成功不同,只因跟父母對她的主觀期待不同,在父母眼裡她就是失敗。
而她給父母最好的回饋,就是一無是處地過一生。
如果你想快速地毀掉一個孩子,那就摧毀他的驕傲和成就吧。
知乎上有個提問:失敗者的人生劇本是什麼樣的?
有位網友說:
從出生一直失敗到現在,從小沒一件事做得好,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表揚,只會說,這麼簡單的事,誰都可以。
成績考了第一,父母會說,要不是我們你能考第一嗎?
後來不管做得多麼優秀,都覺得自己不好,很失敗,感覺自己哪哪兒都不行。
沒人理解,好像自己怎麼做,都被人曲解。活著,有什麼意義?
有些人,正因為從小沒感受過成功,如影隨形的失敗感投射到生活中,讓他們沒一件事能看到未來。
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
照亮孩子未來的路
孩子有多少自信,源於父母讓他體驗成功的機會有多少。
1. 父母要重視成功對孩子的重要性
知名作家韓寒說過:
“失敗是失敗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如果你一直成功,一直成功,你就會一直特別有信心。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成功的經驗,會為下次做事提供判斷依據和指明方向。
成就感比挫敗感更容易激發內心鬥志,讓孩子保持成功的慣性。
作為父母,我們要多為孩子創造機會,當孩子提出任何小想法、小心願時,幫助孩子完成它。
只有多讓孩子體驗成功,讓孩子記住這種愉快的感受,孩子對探索成功這件事才能越來越有興趣。
2. 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滋味
近日,“內蒙古12歲小學生拉麵手藝嫻熟”上了熱搜。
據爸爸說,疫情期間,奶奶突然想吃拉麵,12歲的兒子說自己試試,居然成功了!
看到兒子成功後,爸爸並沒有阻止,反而對孩子說:你想學,我可以教你。結果12歲孩子就這樣學會了一門吃飯的手藝。
疫情期間店裡僱不到人,父子倆成了搭檔,共同撐起這個家。
對我們父母來說,不要拒絕孩子的嘗試,不要打擊孩子的興趣。
這不僅能讓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也為孩子開啟了一扇扇大門。
讓孩子看到大千世界,可能性遍佈生活每個角落,但只有透過努力,才能享受其中美好。
3. 在孩子追求成功的路上,多鼓勵他
前段時間,一則“8歲女孩比賽摔倒,反超成冠軍“的新聞,正說明了鼓勵對孩子有多重要。
在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比賽中,一名叫馬子惠的女孩剛起步就不小心摔倒了。
這雖然是個小失誤,卻讓她落後了其他選手幾十米。
場外,女孩父母和教練不斷為她加油打氣。
瘦弱的她咬牙起身,毫不猶豫地向前方奮勇追去。
驚喜的是,她憑藉堅強的毅力,直追一個個選手,並在彎道處連超3名選手,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抵達終點。
她不僅贏了,而且是反超式勝利。
女孩賽後說,自己對成功的執著,離不開媽媽和教練平日裡對她的鼓勵與信任。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鼓勵,是孩子體驗成功的鍊金石。
作為父母,也許是一句鼓勵、一個擁抱、一頓飯菜,都能讓孩子備受鼓舞。
這些愛就像是一束光,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
體驗成功,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動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激起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作為父母,想要激發孩子動力,就讓孩子越早、越多地體驗成功,感受成就的魅力。
只有成功過的孩子,內心才會更自信、堅毅、篤定。
而這些品質,正是孩子未來走向更大成功的內在驅動力。
讓孩子在追求目標的路上,無論遇見什麼,都敢不畏懼地直面。
我們父母終究能給孩子的,就是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永遠有面對未來的勇氣,活出令自己滿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