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受了欺負,應找對方的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去嚴格教育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孩子之間的糾紛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透過老師進行協商教育。對孩子來說,老師是權威,他們解決問題效果會比較好。

葉子班上有個叫壯壯的男孩,經常欺負弱小同學。有好幾次,葉子傷心的告訴媽媽,壯壯揪她頭髮,還用小剪刀剪她的新裙子。

媽媽看著委屈的葉子很心疼,也很氣憤,但還是儘量剋制自己,然後平靜的說:“他在欺負你,你就大聲呵斥:“ ‘你這樣不對!’然後告訴老師。媽媽明天會跟老師說的。”

可是第二天,葉子卻紅著眼圈說:“壯壯說我打他小報告,讓我以後小心點!”

媽媽已經跟老師交涉過了,得知壯壯沒媽媽,爸爸又不務正業,也挺可憐。葉子告訴媽媽,壯壯最怕、也最尊敬警察。於是,由爸爸的一個朋友穿著一身迷彩服去送葉子上學,媽媽告訴葉子這位叔叔是警察。

到學校時,看到了壯壯,葉子拉緊叔叔的手,用眼睛緊盯著壯壯說:“我叔叔是警察,你再欺負我,我就告訴叔叔。”

叔叔摸著壯壯的頭說:“愛欺負女生的可不是男子漢呀!”

後來,葉子回家說,壯壯不在欺負她了。

孩子遭到同伴欺負,對父母來說,是件非常煩心的事。父母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十分心疼,但還是得剋制自己,要冷靜。父母要想想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被欺負,再想想對方為什麼愛打人,只有找到了事情的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經常受欺負,那麼父母就要考慮,看看孩子的交往方式是否有問題。孩子在同伴中總是處於弱勢,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父母應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孩子調整與同伴交往的策略。對於處在交往弱勢的孩子,決不能強行的要求他“打回去”。因為孩子本來可能就比對方弱小,萬一孩子動了手也“打不回來”,孩子就會更緊張了。而且,輕易教孩子以動手方式來解決問題,容易使孩子間的爭鬥升級,形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激烈局面,最終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小孩子愛打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兩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爭搶玩具更是常有的事。還有一些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打人根本就不是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弄疼了被親的小朋友,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弄清了孩子被“侵略”,和一些孩子“侵略”別人的原因,父母就要正確的加以引導了。

1、教孩子學會寬容對人

一般來說,孩子平時所受的欺負,無非就是被逗了一回,推了一把,如果沒有很嚴重的傷害,父母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我們可以抓住這樣的事例對孩子適時進行引導教育,讓孩子體會到這種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是大家都不喜歡的。要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出發,儘可能的去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教孩子寬容待人,學會諒解別人。

2、教孩子學會躲避危險

在家裡,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玩遊戲,比如媽媽和寶寶追打著玩,打寶寶身體時,看看他是否能迅速躲避,假裝要打他的臉時,看看他是否會扭頭避開。同時,允許孩子和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鬧,這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從遊戲中,孩子也能逐漸學會躲避危險。

3、教孩子學會大聲求援

有的孩子生性軟弱,當別人欺負他時,只知道向後退,一直退到牆角。孩子越是退縮,攻擊他的孩子越是厲害。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當告訴他,不用害怕,要大聲喊老師或大人,阻止攻擊他的孩子。

4、引導孩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兩個孩子打架,引來各自父母相幫,當父母之間吵得不可開交時,兩個孩子卻早已和好如初,又玩得很開心了。孩子間的打鬧爭鬥是平常事,是他們交往過程中的必然經歷。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過程中積累生活經驗,學會與人相處的。做父母的決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順其自然,讓孩子透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相信孩子透過摸索實踐,最終會找到與同伴交往的方法。

5、教給孩子解決爭執的方法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現代的孩子是不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