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女兒出生以後,開始閱讀育兒類的書籍,這件事本身是抵抗“育兒焦慮”的一種方式。

書單裡的這些書,讓我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知道可以試試哪些方法,或者知道哪本書裡的內容可以幫助到我。可以說,這些書幫助我塑造了自己的育兒觀。

這10本書的豆瓣平均分是8.7.每一本都在8.0分以上。好的育兒書總是能幫助你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給你帶來反思、意識到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為人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慢慢學習、成長的過程。書籍給我們指引了一個方向,然後我們在慢慢實踐中,去嘗試、去改變、去成長。

1. 《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豆瓣評分9.0

主要針對的是0-6歲的孩子,是實戰派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40年育兒經驗總結,“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書中運用大量例項,對其“三角凳理論”進行講解;同時還附有“解決常見問題的150個點子”。

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打破育兒的固化思維,明白父母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2. 《孩子是個哲學家》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豆瓣評分8.9

作者皮耶羅•費魯奇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也是義大利著名精神治療師、哲學家。書裡記錄的是他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的一件件小事,卻也是他“自我的蛻變過程”。

家長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看待孩子和自己,讓做父母的旅程不止有繁瑣的工作和操不盡的心,還有全新的景象、潛藏的財富和意想不到的幸福。

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講》

中央編譯出版社,豆瓣評分 9.1

該書在美國暢銷300多萬冊,並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風靡全球。書裡提供了父母與各年齡段孩子高效溝通的言語“話術”。雖然這本書首版於30多年前,但裡面的方法在如今依然行之有效。

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學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去幫助孩子,學會以相互尊重的語言模式去和孩子交流。

4.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

低音·北京聯合出版社,豆瓣評分8.1

作者以十幾年從事兒童教育的實踐經驗,結合一個個案例,總結出針對5~8歲孩子學習、交往、自我成長等18個教養誤區,並幫助家長們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改善親子關係,陪伴和幫助孩子成長。

家長需要直面焦慮,接受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家庭教育。

5. 《讓孩子學會思考》

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豆瓣評分8.2

作者是兩位執業臨床心理醫生,專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二十餘年。在書中,他們對當代孩子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避免父母落入“家長陷阱”,而導致孩子在解決問題和情感方面的缺失。

我們需要培養信心十足、獨立自強和勤于思考的孩子。

6. 《無限可能》

人民郵電出版社,豆瓣評分 8.3

該書的作者吉姆·奎克,曾因為意外而腦部受傷,影響了他的專注力/理解力和記憶力。而今,他運用一套系統方法,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法方式三個方面,對大腦進行了升級,讓自己成為了“大腦教練”。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相信孩子的“無限可能”;同時也學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方式方法。

7. 《不平等的童年》

北京大學出版社,豆瓣評分 8.9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對貧困家庭、工人階級家庭、中產階級家庭的多位孩子進行了橫跨近20年的觀察研究。當這些孩子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對他們在學校和在家裡的生活進行了觀察記錄;同時又在他們到了大學年齡時,對這些家庭進行了回訪。

父母的社會地位、經濟文化資源以及家庭教育模式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8. 《幸福的種子》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豆瓣評分 8.8

這本書是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書裡系統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告訴家長如何挑選優秀的圖畫書以及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這本書可以讓家長找出給孩子買繪本的初心,去挑選適合自己孩子的繪本。

9. 《親愛的安吉維拉》

人民文學出版社,豆瓣評分 8.7

作者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是美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奈及利亞裔作家,在書中她給出了15條建議,關於如何將自己的女兒養育成一個女權主義者。

希望女孩子們,不會因為是女孩而必須去做什麼或者不能做什麼。這15條無價、睿智的建議為培養獨立的女性指明瞭方向。

10. 《我在伊朗長大》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豆瓣評分9.4

這本書是伊朗裔法籍圖畫小說家,插畫家,電影導演——瑪贊·莎塔碧的私人生活故事,記錄了她10-24歲的生活經歷這也是瑪贊·莎塔碧從自由成長的女孩到獨立女性的個人成長史。

透過她的觀察,敘述當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為背景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思考在大時代背景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娃“一轉身就忘記”?“過目不忘”本領,區別要在"工作記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