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庭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第一站,如果在這段期間內,父母沒有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養出生氣易怒的小孩。這些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比如說尖叫、打滾、摔東西、打人等。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孩子,基本可以初步斷定他的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機率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熊孩子”,整天作妖惹人心煩。

3歲小男孩幼兒園強搶玩具失敗,生氣摔東西還打人,被園方勸退

小劉媽媽是一名寶媽,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就一直在家裡照顧孩子,如今孩子三歲,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紀,她終於有一口喘息的機會,準備自己的求職了。

但是,孩子才剛上幼兒園沒幾天,正準備面試的小劉媽媽就被幼兒園老師的一通電話叫走了,錯失了自己的寶貴機會。

來到了幼兒園之後,小劉媽媽這才瞭解到自己的兒子在幼兒園裡經常惹是生非,而且特別愛生氣。

這一次叫家長是因為孩子在和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非要強搶被人的玩具,但是另一個小朋友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

孩子強搶玩具失敗,立馬就生氣了,不僅動手打人,還把那些帶著稜角的積木扔向對方。有一塊積木的稜角比較鋒利,砸破了小朋友的額頭。

現在,被砸額頭小朋友的父母,正在要個說法,一是要小劉媽媽賠償道歉,二是追究幼兒園老師照顧不力的責任。

為了讓那個對方家長得到一個滿意的答覆,幼兒園決定勸退小劉媽媽的兒子,讓她把自己自己的孩子帶回家裡教育好了再送來幼兒園。當然,是其他幼兒園。

如果每一個小孩一生氣就打人,脾氣暴躁,這對幼兒園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和壓力,畢竟小孩子下手沒輕沒重,最後追責自己也難逃連帶責任。

小劉媽媽一聽自己的兒子被勸退,立馬生氣了,當著園方的面撒潑:“我家兒子做出這種事情還不是因為你們學校老師照顧不好!要是老師多注意孩子,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這種潑婦行徑不難讓人理解,為什麼小劉女士的兒子會搶不過就動手了。

在幼兒園和對方家長的一再質問與要求之下,叉著腰叫囂的小劉媽媽最終還是敗下陣了,同意讓自己的孩子退園,接回家裡。

分析:

小劉媽媽的兒子在學校裡的種種行為表現,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沒有給予孩子優良的家庭教育,反而現在家裡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這就導致孩子在學校裡與人交往的時候,弊端顯現了出來。

孩子不僅佔有欲強,脾氣還大,遇事就生氣,還動手打人。再後來劉女士的來學校後的一番表現,我們不難看出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之中,孩子已經學習到了她身上的缺點。

但是小劉女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任由孩子自然發展,這才會出現在幼兒園裡發脾氣、打人的惡劣行為。

其實,像小劉媽媽的兒子一樣,一發脾氣就出現摔東西、打人、尖叫等行為的孩子,不在少數。

而他們脾氣暴躁的原因,則需要各位父母多多瞭解,這樣才能夠根據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改變孩子的壞習慣。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一發脾氣就摔東西、打人、尖叫等行為?

·沒有其他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通常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等到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如果沒有受到父母的合理引導和教育,無法用其他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這種方式就會變本加厲。

孩子不僅會哭鬧,還會升級自己的表達方式,那就是摔東西、打人、尖叫等等,這些行為能夠讓孩子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但是卻會讓孩子的性格與行為因此改變,孩子變得歇斯底里起來。

·父母透過“言傳身教”讓孩子產生模仿行為

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作為孩子的人生啟蒙導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再加上孩子年紀大一些之後,模仿能力極強,如果父母沒有發揮好一個良好的表率作用,讓孩子學習到了“無能狂怒”的處理方式,也會導致孩子出現發脾氣就打人、摔東西的行為。

這都是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透過這種方式讓父母妥協滿足自己

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無法處理孩子哭鬧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都會利用滿足孩子的需求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錯誤的認知,那就是“鬧脾氣就能夠讓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有一些孩子心知肚明這種方式能夠獲得好處,於是經常利用發脾氣、打人、尖叫的方式讓父母求饒,以達到滿足自己需求的目的。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教育易怒的孩子?

·父母要發揮榜樣作用

想要培養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孩子而不是易怒的孩子,需要父母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發揮榜樣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與人溝通時也不要大呼小叫,處理問題時更不要“無能狂怒”,否則只會讓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

成為一個知書達理、說話溫聲細語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力”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愛摔東西、打人、尖叫等,都是難以控制負面情緒的表現。我們作為父母,想要解決孩子易怒的問題,要幫助孩子培養“情緒控制力”。

也就是說,父母要讓孩子培養分辨情緒的能力,以及幫助孩子尋找到合理釋放內心負面情緒的渠道,這樣才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

1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炫耀工具,贏了面子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