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親子時間,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為了了解孩子的感受、需要,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在親子時間,父母應該暫時放下孩子的學習、功課,放下自己的工作、家務,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切身體會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母知道孩子孩子需要陪伴,但是卻不懂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陪伴。比如說下面這個故事!

今天星期五,同桌的王磊高興地對李寧說:“真好,又到週末了!”李寧奇怪的問:“週末怎麼了?每週都有,值得這麼高興?”王磊說:“當然啦,爸爸媽媽又可以陪我了,當然高興,我們有時去爺爺奶奶家。有時去公園,有時去看電影,有時在家裡看書、玩遊戲,可有意思了。難道你覺得週末不好玩嗎?”

李寧搖搖頭,說:“要是像我爸爸媽媽那樣陪我,我寧願天天上學。”

李寧說:“爸爸要是陪我,就會不停地給我講學習最重要,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前途,聽得我都頭疼了,”媽媽要是陪我,就讓我做卷子,寫習題,然後聽寫、背課文,寫的我手疼,眼睛也疼。我只要一表示我不願意聽,不願意寫,我媽媽就會說:“人家的孩子都願意爸爸媽媽陪我,你倒好,我們這麼忙,抽空陪你學習,做功課,你還不願意!然後就會邊教育我,邊唉聲嘆氣。我多想讓他們也像別人的爸爸媽媽那樣,陪我出去玩玩,哪怕只是上街走走,什麼都不買,或者在家,陪我下會兒棋,玩會兒遊戲也行,但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特別希望他們週末能夠加班,或者有事,這樣我會覺得特別開心,因為我就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說完,李寧的眼睛裡充滿了希望。

李寧的媽媽覺得,平日自己忙於工作和家務,孩子忙著上學,很少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好不容易有周末、節假日的時間,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教導,多幫助孩子溫習功課。

其實,各種陪伴孩子的活動中都蘊含著知識、道理和教育。父母可以把這些貫穿在與孩子的共同活動中,而不是靠說教、講大道理來完成。在遊戲、完樂中孩子會更容易地接受一些知識和道理。

親子時間也不一定要安排什麼活動,有時只需要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學校的事情、同學之間的事情,或者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都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比多做幾道習題、多寫幾個生字,多考幾分更重要。

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把親子時間全部用來說教,不僅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還會使孩子厭倦與父母在一起,甚至吧父母的這種陪伴當成一種負擔。所以,親子時間,父母應該把心思用在孩子身上,真正從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共處,共度這段時光就可以了!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農民工寶寶”下地幹活火了,寶寶:我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