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前兩天說過,感覺意猶未盡,繼續羅唣一番(就算我是唐僧你也沒法打我:)。
一個高中生,很努力地攢齊了火影的手辦(一種動漫玩具),結果被媽媽送人了;孩子大怒,把家裡珍藏的茅臺酒倒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玩具他覺得貴,可在成年人眼中,玩具終究是玩具。
網上一搜,還真是。便宜的一個要幾十元上百元,貴的竟然高達數千元!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父母在把這些玩具送人的時候,知道它們比茅臺還貴嗎?
大機率是不知道。父母可能以為,它們和普通的洋娃娃沒什麼區別,大不了幾十元、上百元而已,所以送人了。
擅自把孩子的心愛之物送人,一方面是不尊重孩子,沒有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把孩子當成了家庭的附屬品;現在看來,另一方面的問題也很嚴重——和孩子生活在兩個平行的世界,近乎隔絕,一個金星,一個木星。
人們管這叫“代溝”,如果僅僅描述為“代溝”,過於寬泛。
這是一種隔離,首先是語言上的隔離——兩代人之間,逐漸沒有共同語言,除了吃飯睡覺之類的“基本語言”,不再交流;父母無法瞭解孩子的東西,孩子也不想去理解父母的東西。
做好家長,的確很難,因為他一定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
這個“成長”,分為很多方面,比如自身的學習、積累;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去主動了解孩子喜愛的新事物、孩子接觸的新現象等等。不去接觸、不去了解,時間長了,首先會出現語言上的隔閡,你和孩子之間,被一道無形的大門阻擋。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問題會格外突出。
青春期是一個分界線。
青春期之前,孩子學習、掌握的內容,基本上都“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家長靠原本的知識積累,非常瞭解、十分熟悉;
青春期之後,孩子學習、掌握的內容,乃至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很多是家長難以瞭解、不可理解、不願瞭解的東西。
不理解,是一道厚重的門,把家長和孩子,隔成兩個世界。這道門出現了,很多問題會隨之而來。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加以尊重。
為了表示這種尊重,對孩子的心愛之物,你需要去認真瞭解——即便僅僅是皮毛。
比如孩子追星,他們追的星,和你追的星都差了好幾輩,隔閡是必然的。但處理起來很簡單,在百度上搜搜明星的名字,瞭解一下,在日常交流中,偶爾“露一露”,就會讓孩子“大驚失色”,甚至把你引為知己。
這道門雖然厚重,但只要稍下功夫,很容易衝破,畢竟你和孩子,是以親情為基礎的。
瞭解是基礎,尊重是前提。
很多時候,即便你不瞭解孩子的喜好,但給予充分尊重,家庭教育也不會出大的問題。
就連國與國之間,也講究“求同存異”,你又何必強迫孩子按照你的喜好來呢?
求同存異,前提是平等。以家長自居,以後就要小心你的茅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