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寶夜間驚醒時有發生,常常毫無徵兆地坐起來大哭大鬧,不喝奶、拒絕媽媽抱,甚至輕輕地碰上一下都不行。每當這時候媽媽們害怕極了,無論怎麼安撫都不起作用,只能任由寶寶歇斯底里地哭鬧,這幾乎成了媽媽的一塊心頭病。

前段時間,知乎上看到一位寶媽的求助帖子:

“我家孩子這幾天不知道怎麼了,晚上總是睡著睡著就開始大哭,怎麼哄都不行,已經連續好幾天了,大晚上這個樣子,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這是病了還是怎麼了?”

這時候,很多有經驗的媽媽開始紛紛“獻計”,以此來幫助這位媽媽擺脫困擾:

@樂乎所以:孩子肯定是嚇著了,我家孩子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古怪行為,大晚上的又哭又鬧,最後家裡的老人給孩子“叫了叫魂”,這才讓孩子好了起來。

@我愛打豆豆:聽說小孩子能看見不乾淨的東西,再或者家裡逝去的老人想念孩子,這都有可能讓孩子變成這樣,寶媽可得當回事。

@流浪雲朵:是不是孩子白天受了什麼刺激,晚上做噩夢了呀,大人有時候做噩夢也會突然驚醒。

針對寶寶這一現象,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的想法,總覺得他們是不是“魔咒”了,或者看見了“不該看見”的東西嚇著了。

這裡我要先申明一點,不要孩子一有了問題就總往歪裡想,哪裡就那麼多的牛鬼蛇神來找孩子,我們要用科學的角度去尋找原因,然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對於那些迷信的行為,咱們真應該繞道而行。

接下來,我們就來冷靜地分析一下,寶寶夜間驚醒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

這些半夜驚醒的寶寶科學說法為“夜驚”,關於“夜驚”你瞭解多少?

談到夜驚,家長或許瞭解得並不多,只知道孩子醒來只會不停地哭鬧,甚至還會發出尖叫聲,並拒絕家長的一切安撫行為。

其實,夜驚是孩子睡眠週期轉換出現的一種障礙,也就是說他們從一個睡眠週期過渡到下一個睡眠週期的路上,遇到了很難逾越的“溝”,正因為這個溝讓他們無法接著睡覺,從而使得他們煩躁不堪,繼而出現以下這些行為:

突然驚醒,伴隨哭鬧不止的現象

伴有尖叫、怒喊、驚恐的神情和動作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滿頭大汗

常常處於半睡半醒狀態中

清醒之後對此沒有任何記憶

拒絕家長的任何安撫行為

這樣的行為發作時間在1-10分鐘,通常幾分鐘後寶寶就會逐漸安靜下來,然後繼續接著睡,這是典型的“夜驚”症狀,並不是父母經常所認為的著魔。

也許有的媽媽會說,夜驚是不是寶寶做噩夢了呀?

事實上,夜驚和噩夢是截然不同的,夜驚在睡眠期間頻頻發生,而且伴隨著大哭和恐懼,別看當時表現“恐怖”,一般寶寶第二天醒來也不會記得自己有過這樣的行為。這說明處於“夜驚”的寶寶其實是不清醒的

相比之下,做噩夢的寶寶會馬上從夢中驚醒,他們其實是處於驚醒的狀態下。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夜驚”行為?這些“夜驚”的秘密寶媽要提前知道

【什麼是“夜驚”】

夜驚是小兒睡眠障礙中常見的型別之一,通常發生在2-7歲的嬰幼兒身上,也有可能會連累到更小的寶寶。

【“夜驚”的發生時間】

夜驚行為一般在夜間入睡90分鐘以後發生,此時雖然看孩子是醒著的,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完全清醒過來,意識混亂也分不清楚方向,更對身邊的父母產生芥蒂心理。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嬰幼兒時期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健全,對於外界的各種刺激都比成人要敏感,如果不能正常進行接覺,就會出現夜驚行為,這屬於非正常覺醒行為。

而之所以會出現“夜驚”現象,可能是由寶寶生理或者心理兩方面的因素所影響。

【心理因素】

1)受到驚嚇或者刺激

我們都知道,嬰幼兒很容易被一些外在的事物所影響,比如令人恐怖的畫面、聲音,再或被某一種行為嚇到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的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夜間他們雖然睡著了,可是大腦還會飛速運轉,回想白天發生的種種事情,一瞬間驚醒就會讓他們害怕,從而出現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

2)家庭關係不和諧造成創傷

很多孩子所在的家庭並不幸福,爸爸媽媽三天兩頭地吵架,平時還會對寶寶大吼大叫,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的創傷。長期如此對他們的大腦造成一定刺激,夜間常常會被這些負面情緒影響。

【生理因素】:運動量太大導致疲勞過度

這期間的孩子活潑好動,每天好像有使不完的精神頭,常常晚上睡覺都還處於亢奮狀態。身體很疲憊,可是大腦卻處於高速運轉狀態,於是它們兩個就開始打架。一個要求身體睡覺恢復體能,一個要求大腦繼續工作,然後孩子就在雙方打鬥中驚醒了。

【環境因素】:外在因素對感官的刺激

剛剛我們也提到了,孩子的神經系統較為敏感,在睡覺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了強光,再或者傳出了刺耳的聲音,這些外在因素會直接刺激到大腦,從而引發夜驚。

【病例因素】:身體缺乏營養元素

孩子發育成長期間需要獲取足夠的微量元素和鈣質,當孩子沒有及時補充這些營養時,也有可能會引發孩子出現夜驚的表現。當寶寶頻繁或者持續長時間地出現夜驚,家長們就要考慮是否因為身體生病而給孩子造成影響,要及時帶他們去看醫生進行診治。

寶寶夜驚哭鬧時,別立即喚醒安撫,冷處理才是最佳安撫方式

對於夜間驚醒的寶寶來講,他們非常排斥家長的安撫行為,所以無論你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他們都是拒絕的。其實,這期間的寶寶都是迷糊的狀態,也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正真地清醒過來,依舊沉浸在自己睡夢當中,眼前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不安全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安撫的時候,他們會全力推開我們,甚至不會讓我們碰一下,這是寶寶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反應

作為家長,遇到“夜驚的寶寶”本能的反應就是去安撫,希望以此讓他們安靜下來。但是,這招沒有用,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自己邁過這條鴻溝,從夜驚的狀態中脫離出來。

如果我們強硬地去抱他們,反而會延長寶寶的夜驚時長,面對這麼不近人情的寶寶,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一動不動”。

所以彆著急,讓他們盡情去哭去鬧,當他們克服了自己心理障礙,就會自然而然安靜下來,靜觀其變才是最佳的安撫方式。如果他們能夠繼續接覺,自然就無需我們過多擔心,相反如果徹底清醒過來,再進行安撫也不遲。

想要減少寶寶的夜驚行為,媽媽們最好要這樣做

其實,很多寶寶在小時候都有過夜驚的行為,這要排除病理性因素外,偶爾一兩次的夜驚媽媽們大可不必害怕。隨著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這種現象就會逐步的消失。當然,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些細節,讓寶寶免去夜驚的困擾。

①為寶寶打造安靜、舒適的睡覺環境,減少外在因素對其身體的影響;

②陪伴著寶寶一起入睡,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睡得更加安穩;

④不要在寶寶面前大吵大鬧,給寶寶造成不良的心理負擔;

⑤早睡早起,避免黑白顛倒、過多疲勞,建立規律良好的睡眠習慣。

現在,我們講究的是科學育兒,不論遇到什麼問題,都將會有合理的科學答案為我們解答。有些時候與其胡思亂想,不妨多掌握一些育兒知識,這樣在遇到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媽媽們也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

2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兒積食推拿,“手”護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