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六魔鏡。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每天和面板打交道的醫生,而我身邊的寶媽們最喜歡向我諮詢的就是,關於孩子皮疹的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溼疹,二是痱子。為了減少家長們的緊張焦慮,也為了小寶貝們的健康,魔鏡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兩種困擾了大家很久的面板問題。
01
溼疹「說明書」
先來介紹溼疹,這個非常常見、並且愁壞了無數家長的兒童面板病。
溼疹的症狀
兒童溼疹,也稱為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即我們常說的AD,是一種不傳染的炎症性面板病。
溼疹的形態複雜多變,面板表現為乾燥、瘙癢,有明顯的滲出傾向,主要感覺是瘙癢,甚至劇烈瘙癢,且極易復發。
溼疹的病因
溼疹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
外在因素包括環境、氣候、食物、洗滌用品等,這些都很容易導致細菌、病毒及真菌面板感染;
內在因素包括情緒、感染、內分泌失調及面板屏障功能異常等。
急性期溼疹需要格外關注
急性期溼疹的主要表現是,在大片紅斑、水腫的基礎上,有粟粒大的丘疹、丘皰疹,甚至是水皰、糜爛和滲出,從中間逐漸向外發散,邊緣不清晰。可以發生在面板的任何部位,但主要是頭面部、四肢及會陰部位。
在嬰兒及幼兒中,主要表現是瘙癢、紅腫、有滲出或者結痂的皮疹,常發生在四肢的伸側、軀幹、面部及頭皮部位。
急性期溼疹
患有溼疹的孩子,還有哮喘、過敏性鼻炎、對異種蛋白過敏的遺傳傾向,所以,在這點上父母們要多多關注。
如果病情遷延,還可發展至兒童期或青年成人期。所以,對溼疹寶寶的關注要貫穿其一生,這需要患兒、家長和醫生的共同努力,從多個方面對進行治療。
急性期溼疹的治療
診斷急性期溼疹需要結合臨床檢驗結果,常規的檢驗包括血常規,主要關注的是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IgE和變應原檢查,這些交給醫生操作就可以了。
家長們需要做的,首先是給予孩子充分的家庭護理。
因為孩子的面板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侵襲,所以洗澡時應避免水溫過熱或過冷,最好用弱酸性的沐浴液清理面板,且避免用力揉搓面板。
洗完澡要及時沾幹水分,並使用潤膚霜。全身塗抹潤膚霜可以保護面板屏障,給寶寶的面板穿上一層「保護盔甲」,以此減少外界的刺激摩擦。
另外,有研究表明,溼疹寶寶更應得到母乳餵養、在正常時間新增輔食,但需要注意的是,補充的益生菌對溼疹寶寶沒有明確的改善效果。
在做好基礎日常護理的同時,還應讓孩子遠離能誘發溼疹的環境。「用心發現、細心呵護」,是魔鏡送給家長們的口號。
其次,是藥物治療。
急性期溼疹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有滲液的地方可以用冷溼敷的方法來減少滲出,有糜爛面但滲液不多的地方,可以用氧化鋅油控制症狀。
02
痱子「說明書」
除了溼疹,痱子也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一個面板問題,經常有家長跟魔鏡諮詢——
痱子和溼疹有什麼區別呢?
痱子和溼疹的治療方案一樣嗎?
......
循著這些問題,魔鏡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痱子。
痱子的形成原理
痱子本身是汗腺疾病,常見於兒童,尤其是新生兒。
嬰幼兒的汗腺發育尚不完全,在潮溼溫熱的環境裡,汗液無法從汗管中排出,滲入周圍組織中,從而導致了痱子的發生。
痱子的種類
介紹完了原理,魔鏡再根據皮疹的不同形態,逐一介紹痱子的不同型別:
白痱又稱為晶形粟粒疹。表現和名字一致,是密集的、小小的、亮亮的小水皰,一擦就破,乾涸之後會留有小鱗屑。
經常發生在面部、頸部和軀幹部位。沒有特殊的感覺,不處理也會自行好轉。
紅痱又稱為紅色粟粒疹,是痱子中最多見的一種。主要表現為成批出現的、針頭大小的、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輕度紅暈,乾涸之後有輕度脫屑。
經常發生在軀幹上部及頸部,有刺痛及瘙癢感。
膿痱又稱為膿皰性粟粒疹。主要表現為在紅痱的基礎上,頂端出現小膿皰。
經常發生於頭部、四肢和會陰皺褶部位。
深痱又稱為深部粟粒疹。臨床表現是密集的、與汗孔一致的膚色丘疹,沒有光澤,出汗刺激後變大,不出汗時表現不明顯。
經常發生於軀幹和四肢,沒有特殊的感覺。
從左至右依次為白痱、紅痱、膿痱
痱子的治療方法
那麼,痱子又該如何治療呢?
首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降溫,協助排汗。因為當環境舒適涼爽時,皮疹就可以自愈。爸爸媽媽可以這麼做:
保持室內溫度的涼爽;勤給孩子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或者過低;讓孩子穿寬鬆舒適的衣服;孩子睡覺時,勤給ta翻身;避免讓孩子用手搔抓感染部位。其次,在治療上可以採用區域性外用爐甘石洗劑,如果有感染出現,區域性應採取抗感染治療。痱子的治療相對簡單,有1周就該好了,家長們可以放寬心。
03
痱子和溼疹「找不同」
知識點有點多,魔鏡猜大家記得很辛苦,所以我還製作了一張圖表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痱子和溼疹的區別(快誇我貼心)~
最後,跟著魔鏡默唸一遍:
溼疹是片片的、癢癢的、紅紅的;
痱子是密密的、小小的、亮亮的。
在有了一定的瞭解後,相信家長們在面對寶寶們的面板問題時,心中會有些許的踏實,沒那麼慌張,也不會盲從了。
最後的最後,魔鏡還是忍不住再囑咐大家一句:去正規醫院的面板科尋求幫助,使用成分明晰、有臨床證據的藥物,遵循合理的家庭護理思路,才是對寶寶最大的負責!
完
希望魔鏡給大家講述的這兩個常見病,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寶貝們,也期待每個寶寶的開心笑臉。
參考文獻
[1] Golpanian, R.S., Aickara, D.J., Bellodi Schmidt, F., Smith, P.K. and Yosipovitch, G. Hydrolysed formula, delayed food introduction and fatty acids for atopic dermatitis prevention in infancy. [J/OL]. (2020-12-30)[2021-01-08]. https://doi.org/10.1111/apa.15742.
[2] Disamantiaji A P, Izza E F, Soelaeman M F, et al.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for Children: A Case-Based Review[J]. Dermat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3] Vonderheid E C, Hamilton R G, Kadin M E. Mycosis Fungoid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topy, Serum Total IgE, and Eosinophil Counts[J].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2020.
[4] Wang L, Deng Y. Malassezia species may play potential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 Medical Hypotheses, 2020, 144: 110137.
[5] 趙辨等. 中國臨床面板病學(第4版)[M]. 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6] 馬琳等. 兒童面板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