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約1900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類種間關係,若互相分離,兩者都不能生存。”在心理學中藉此用來比喻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很大問題,總喜歡透過傷害孩子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考試不理想時,當孩子動作緩慢,做事效率低時,當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更加沉默寡言時,家長總以為是孩子自己的原因,採用批評、諷刺、甚至於挖苦的行為向孩子表明自己對於孩子表現得不滿,從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小澄學習十分認真,可以說,在整個宿舍裡沒有人能比得過她。每次一放學,她總是第一個回宿舍快速地打理好自己,洗好澡洗好衣服,再到食堂吃飯,其目的就是為了錯開舍友的時間,節省瑣事的時間耗費,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
毫無意外的,每次在自習室裡最早的那個人就是她,在其他同學慢慢吞吞走到教室時,小澄已經比其他同學多學習了半個小時了。
每天晚自習結束,舍友回到宿舍會開始講笑話,說今天班級發生的一些趣味,但小澄從來不參與,自己窩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支起一個小書桌在那裡讀書,直到所有的舍友都熄燈睡下了,小澄依舊開著檯燈在學習。
因為小澄的認真刻苦全宿舍都知道,所以舍友之間也都很默契地不打擾她。
有幾次,舍友清晨起來,發現小澄依舊坐著,檯燈發出微弱的光,但人卻在打瞌睡,可見昨天又是讀著讀著睡著了。小澄雖是宿舍裡學習最刻苦的,但成績卻總是不理想,直到有次考到班級倒數的時候,小澄在宿舍崩潰大哭。
大家才知道,小澄之所以這麼刻苦,是因為家裡人對於小澄要求太高了,因為自己的表姐成績非常好,考到一個名牌的大學,而自己卻一直不上不下的,父母經常說自己學習差又不努力,讓自己要向表姐多學習之類的。
小澄如此努力,但成績卻沒有給予正向的回饋,主要在於,徹夜的學習,更是讓其上課的時候精神不佳,大多時候上課都在打瞌睡。
她每天把太多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實際上效率本就不高,加上精神壓力大,學習的時候都想著要證明自己,根本沒辦法完全深入的學習。
一、什麼是“惡性共生”?當孩子受到父母的冷漠和批評對待時,孩子更依賴於父母的想法,渴望透過自己的做法來扭轉其印象,這就是典型的惡性共生。
惡性共生的親子關係在沒有給孩子帶來任何教育價值的同時,卻讓孩子對於轉變父母的想法產生強大的依賴感,雖然孩子渴望改變自己來讓家長刮目相看,但卻讓親子關係惡性發展,最終使得家長和孩子的感情逐漸走向崩裂,互成仇敵。
二、長期處在父母冷漠中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1、精神壓力大
父母的冷漠對待,會讓孩子急於表現自己,渴望透過自己的進步來改善父母的態度,或者說渴望透過自己的改變來爭一口氣,向家長證明自己的優秀。但很多孩子執著於證明自己,精神壓力大,如果孩子長期的努力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很容易因此自我放棄或產生心理問題。
2、反向發展
家長對於孩子的冷漠有時會讓孩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孩子為了能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引起家長的重視和在意,越發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家長越冷漠,孩子對惡性共生關係的依賴感就越強,越是變本加厲的變差。
三、家長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錯誤?1、及時反思自己教導孩子的方式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無論是採用批評還是挖苦、甚至於打罵孩子的做法,在執行之前先冷靜一下,這樣做的結果到底能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如果不行,該怎麼做?
在教導孩子前,先反思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對於家長改正自己不良的脾氣,更好地教育孩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教導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無法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對於孩子習慣於採用命令的方式,希望孩子能服從自己的指令形式,使得親子關係活脫脫變成了從屬關係。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學會換位思考,自然也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家長對孩子冷漠的態度,雖然會增加孩子對於家長的依賴感,但是這依賴感卻是惡性的、不良的,孩子並不能從這惡性的親子關係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意,反而會產生敵對的心態。
把轉變父母的看法當做是敵對的目標,長此以往,孩子甚至於會對父母產生敵意。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讓孩子快樂並坦然地接受,自覺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