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國的二胎政策已經開放有幾年了,但是新生兒數量卻在一直下降,我國人口金字塔形狀也在逐漸變化。
對於生寶寶,許多年輕人想得更開了,他們的態度和父輩態度相差甚遠。
玲玲又因為生孩子的事情和爸媽吵架了,她今年27歲,父母總是催她,“再不生孩子就晚了,就算你不著急,我們也著急抱孫子啊。”
但是玲玲和丈夫對於生孩子這件事很謹慎,他們夫妻倆都沒有現在要孩子的打算,兩人覺得目前住的還是出租屋,孩子出生在這個小地方,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的。
並且玲玲和丈夫也覺得,生寶寶之前父母的精神和物質要做好雙重準備,不然到時候孩子出生手忙腳亂,自己又挨累,所以倆夫妻一直承受著來自爸媽的壓力。
中國老思想認為“養兒防老”,所以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會盡可能地多生孩子。認為孩子多了家裡勞動力也多了,這日子才能過得更好。
但是現在看來,如今適齡生育的父母,完全不這麼想。當專家基於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出建議開放三胎的時候,不少年輕人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孩子不止是單純生個孩子那麼簡單,面對孩子的養育、上學、結婚等費用和需要父母耗費的精力來說,年輕人覺得自己還沒有那個實力,先不生孩子了。”
“一個都養不起,還生三胎?專家站著說話不腰疼,房價降下來再生!”
“生孩子也不是不行,我們夫妻倆都上班,孩子沒人帶,缺少父母的陪伴,這樣長大是缺少愛的。”
“我還沒準備好,我覺得生孩子很痛,不想那麼早生孩子把自己束縛住。表姐生了寶寶之後,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每天圍著孩子轉。”
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也反映了年輕的人責任感越來越重根據官方統計,2018年新生兒總數大約在1523萬,2019年新生兒總數大約在1456萬人,而2020年估計新生兒總數會下跌到1000萬人以下。
這個資料反映出我國年輕人面對生養孩子一事更加慎重,面對小生命,年輕人不再覺得“養兒防老”是正確的,他們不需要孩子的贍養,只要孩子能照顧好自己。
生寶寶就意味著對他一生負責,現在網路更加發達,人們也能從更多的事情中吸取經驗教訓,生孩子就要給孩子換尿布,輔導作業,引導心理,操心學業,孩子的一生都需要父母時長掛念。
所以很多年輕父母,乾脆先不生,當自己準備好做一個媽媽或者爸爸的時候,再決定要孩子的事情。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照顧好孩子的一生,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還有就是女性面對自己的地位和權利上升,她們有權選擇生不生?生幾個?這個問題,也不會因為生出一個女兒就再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這樣的重男輕女思想也少了很多。
生娃壓力大,除了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們還將面臨什麼難題除了做好對孩子負責的心理準備,其實選擇養娃也要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
要想“優生優育”,帶娃成本就會很高
現在的家長,面對孩子的成績都比較焦慮,別人家的孩子一旦很優秀,學習很好,家長也就開始焦灼的反思:是不是因為沒給孩子報這個英語班?是不是作文班也需要報一下提高成績?
不只是學習,還有課外的才藝興趣班,看到張阿姨家的孫女又鋼琴比賽得獎了,李爺爺的孫子又在書法比賽上第一名了,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什麼都不會,那豈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了?
不止是學習,孩子的吃穿住行,媽媽都想要講究精緻和高效,那麼在費用上的支出肯定會更高一些。
養老和帶娃同時進行,夫妻倆負擔不起
現在不想生孩子的有80後也有90後,不少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才不願意生孩子,父母正是需要自己照顧的時候,自己正在打拼事業,好像沒有精力再分給孩子了。
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那麼生完寶寶之後家庭模式就變成了“4+2+1”,這樣家裡的重擔就落在了兩個年輕人身上,生活也會很辛苦。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面對生孩子這個問題很謹慎,不得不說是年輕人對自己對家庭最大的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