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個朋友跟我講起他在兒子成長路上最後悔的一件事:

那是他兒子五歲時候的事。

那時,兒子幼兒園開辦了一個思維訓練課,他給兒子報了名。

那天,兒子接回家,還帶回了思維班上留給的作業:一摞紙,上面是各種型別的圖畫。他也沒細看,只問兒子知道怎麼做嗎?兒子點頭說老師都講了,會做。

他讓兒子在寫字桌前完成作業,他去準備飯菜了。

一會兒,他扭頭看了兒子一眼,發現兒子沒在寫字,而是玩兒上了。就問:你怎麼不寫呀?兒子說寫完了。

寫完了?這麼快?他不由得放下手裡的東西來到孩子桌前,拿起兒子寫的那摞紙,翻看著,火氣就一點一點地冒上來了:這兒子,只完成了第一張紙的內容,是給上面的各個圖畫連線,那連線,歪七扭八地,沒有一條是直的。後面幾頁紙都沒做。

這就叫寫完了?後面的這些都沒寫就叫寫完了?

他腦子裡想著由此形成的兒子以後有可能出現的作業不專心、磨蹭拖拉的壞習慣,火氣越來越大,想著一定不能放過這次行為,要讓兒子長記性!

就拿起那摞紙衝兒子吼起來:你這叫寫完了?後面的這些都空著沒寫就叫寫完了?你看你這頁畫的這個線,歪七扭八的,啊?就不能畫直了嗎?看這個蘋果到那個梨之間這麼近,一條直線就連上了,你看你,給它們繞那麼大一個圈,啊?!你這叫做作業呀?

想著明天兒子帶著這樣的作業回到幼兒園,一定會被老師笑話這個家長對孩子不管不負責任的。不行!重寫!

從來沒跟兒子發過火的他怒氣地將那摞紙摔扔到桌上,怒火般的眼光直射向兒子。就在那一刻,兒子眼光瞬間的變化震驚了他:兒子小小的嘴脣蠕動著,驚恐地望著他,那本單純潔淨髮亮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不再清亮……

那一刻,直到今天,他仍然記得,因為自那以後,兒子的眼神再沒回復到以前的純亮了。

第二天,跟幼兒園老師溝通的時候才知道,老師就是不讓家長干預的,就是由孩子自己選擇決定作業的數量的,至於連線,想怎麼畫、走什麼樣的路,都由孩子自己決定,不受限制的。家長不該因為這些指責孩子……

他後悔,不只是沒弄清情況,而是自己就沒有對自己的孩子以信任。最重要的,他的那一吼,汙濁了孩子的眼光!質疑了孩子的能力,也潛意識地給了孩子不自信、自卑的心理。

關鍵是,後來,兒子學小提琴時,總有音拉不準的時候,那時,他又是不耐煩地吼叫孩子:高了!低了!你怎麼回事,重拉!

就在這樣的吼叫中,孩子的眼神越發不明亮了,至以後成長的路上,尤其到了高中,兒子出現了不合群、不自信、不接受外人批評、且極易發怒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終於有一天,已上高二的兒子實在受不了了,沒敢衝他吼,但衝著母親,不停地搖晃著雙手反覆地大喊起來:“暴政是不會長久的!暴政是不會長久的!”

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他的心裡。

“暴政是不會長久的!”多麼壓抑的孩子啊,竟然視父母的吼叫教育為暴政!又多麼現實地反映出了孩子面對家長的暴躁教育的無奈以及我們家長對孩子的長期的無情的傷害呀!

上面的例子也說明了:暴躁易怒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會使家庭的氛圍極不和諧,緊張、壓抑,既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更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暴躁易怒不是與生俱來、天生就有的。究其原因,暴躁易怒的人與其後天的生活方式、文化教養、思想意識的修養、家庭環境的薰陶等有著密切的聯絡。從小被慣養的、或是從小被暴躁對待的,成人後再缺乏自我修正的意識,也就容易脾氣失控。

這是我們家長特別是易發脾氣的家長一定要警示反省的,不然就是毀了孩子。

作為成熟負責任的家長,一定會加強思想意識的修養鍛鍊,對暴躁易怒的危害有足夠的了解,並認真對待,謹慎言行,會努力加強自己的控制力,提高文化修養,和諧家庭氛圍,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管理好自己將要爆發的脾氣,這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

1. 迴避法

在將要發脾氣的事件出現時,自己不妨冷靜地離開這個環境迴避一下。

有的時候,在一個不好的環境裡,人會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果斷地離開這個環境,出去走走,直到心裡平靜了再回來面對,就可以避免不好的傷害場面。

作為成人,理智地告訴自己,孩子就是孩子,他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是。要允許孩子出錯。以此平復自己的內心急躁,再耐心面對解決。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尊重,對自己、對家庭也是。

與其暴躁地傷害,不如冷靜地避開,再理智地面對。

2. 轉移法

當自己就要脾氣爆發的時候,不妨用其他事件轉移自己的暴躁情緒,比如:

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做做體育運動、畫畫寫字、打電話聊天等,把注意力

從暴躁場面中轉移開,以平復自己的不安心理。

小凱的媽媽就經常用這種方法轉移自己的急躁情緒。每當給孩子輔導功課,孩子出現反覆錯誤,她氣得不得了時,就讓孩子自己先做著,然後她去陽臺或自己屋裡做別的事情。冷靜心緒之後,再來給孩子繼續輔導。

她的態度就是:誰讓自己趕上了這個不是“神童”的孩子呢,沒辦法,耐心點唄,反覆點唄。跟他發火也沒用,只會讓他更緊張。

3. 暗示法

當脾氣將要爆發時,在心中默唸“息怒!息怒!你會傷到孩子!”“別發脾氣,孩子會變得自卑!”“你當初把這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可不是想跟他發火來的。”“孩子遺傳你的基因,有問題是正常的……”

時常地以這種心態提示自己,對孩子的不符合你心中要求的行為就不會那麼苛責,就會淡然得多。

人無完人,你都不那麼完美,又何必苛求孩子!

我們只要以平常心面對孩子的一切,平等地對待孩子的問題,然後幫助解決問題,就是對孩子很好的幫助了。

作為孩子的家長,與其對孩子的問題發火,不如把發火的力氣轉化到自己作出相應的改變上,比如:更努力地工作與學習(讀書),給孩子做出榜樣,增加信服力,這會比跟孩子發脾氣效果好上無數倍!

給孩子更多的耐心、更有效的激勵,這是父母最重要的教育行為。

想要一個有身心健康發展的孩子嗎?那麼,

管好自己的情緒!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睡覺時咧嘴笑,不只是因為做了美夢,可能有這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