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女兒一直在跟我玩職業認知遊戲,一種是醫生給病人看病的遊戲,另一種是廚師燒菜食客吃美食的遊戲。
孩子在生活中認知不同的職業~
每一天她都會和我玩這兩種遊戲,在醫生給病人看病的遊戲中,她扮演醫生,我扮演病人,她拿著鑷子和吸管當針,給我打針,整個過程跟她在醫院裡看病打針的過程完全一樣。
家裡買了切菜玩具,她就開始模擬當廚師,拿起鏟子在籃子裡炒菜,然後把菜盛到碗裡去,然後詢問我們每一個人是否可口好吃,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又去忙著去炒菜了。
別看孩子很小,但是他們知道的並不少。孩子們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能夠有一定的認知,並且知道這個人是幹什麼的,能夠在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比如交通警察指揮交通,讓車輛順暢快速通行;快遞員叔叔是送快遞的,幫助我們把購買的東西送到我們家。
《誰在晾衣服》
既然女兒對於職業認知遊戲如此喜愛,不如在繪本里認一認不同的職業,讓孩子對於不同的職業有一種初步的認知,這樣她能夠透過多元性的視窗更加了解世界,也更加了解大人們的工作到底是做什麼的。
浪花朵朵出版的這一套《誰在晾衣服》採用了很有趣的介紹方式,讓孩子們透過朗朗上口的文字,結合著有鮮明特色的文字,再加上一些顯示帶有提醒性物品的展現,讓孩子們透過猜謎的方式調動觀察力和聯想力,讓孩子們“猜”出這些職業,有趣又漲知識,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又開拓眼界。
這套《誰在晾衣服》一共有三本書,分別是《誰在晾衣服:我們的工作》、《誰在晾衣服:好玩的運動》和《誰在晾衣服:開學第一天》,透過晾不同衣服的形式串聯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孩子瞭解穿這些衣服的大人們在做怎樣有趣的職業,給他們展示了不同的工作面貌和工作內容,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和用心思考,最終判斷出這是什麼職業,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1、 看圖來猜謎,透過孩子的觀察力和聯想力,初步瞭解20種不同的職業
猜猜這是什麼職業?
一條晾衣繩,晾著很多不一樣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是不同行業的工作服,有著明顯的職業特徵,有些孩子很容易辨別出來,比如圍裙、隔熱手套,一看就是在廚房裡工作的人,除了家裡的爸爸媽媽之外,還有誰經常在廚房裡工作呢,就是廚師。
還有一些工作服就不太容易被孩子辨認出來,一點兒印象都沒有,比如噴氣揹包太空服、飛行手套和月球靴,對於沒有看過航空員的孩子來說猜謎有些難了。但是需要家長結合對應的文字加以引導,還可以給予一些簡單的解釋,孩子又認知了一種新的職業。
一張張有著鮮明特徵的圖片(晾衣繩上的衣服)加上一段朗朗上口的文字,孩子透過這兩樣來猜謎,不僅能夠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去猜測這是什麼樣的職業,更考驗他們的觀察力,調動他們的聯想力,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中大膽地猜測。猜對有鼓勵,猜錯沒關係。在這樣互動的過程中,讓他們瞭解不同的職業,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讓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初步認知。
原來是郵遞員啊~
在《誰在晾衣服:好玩的運動》故事中,介紹了運動中比較著名的一些職業,比如棒球運動員、足球運動員、網球運動員、擊劍運動員、籃球運動員等。雖然很多運動員在我們中國並不是很普及,但是可以透過畫面和文字介紹給孩子們,讓孩子們有所認知。
在《誰在晾衣服:開學第一天》故事中,介紹了學校裡接觸比較多的一些職業,比如班主任、廚師、體育老師、美術老師等,親切感撲面而來,也很容易判斷出這是哪種職業,是孩子們最容易入手的一本書。
可以按照順序讀這些書,也可以從最貼近孩子日常生活的一本書來讀,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能讓孩子瞭解這20種職業,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日常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互動遊戲,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更加深入瞭解不同職業的不同工作內容。
2、 打破固有的性別職業印象,選擇自己想做的喜歡的職業,成為最好的自己
猜猜這是什麼職業?
有時候,人們對於某種職業的固有印象是比較刻板的,比如一說起警察,人們就會自動想起來“警察叔叔”;一說起護士,人們就會自動想起來“護士小姐姐”。所以對於某一類的職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性別意識,但是一定是這樣的嗎?
警察中也有“警察阿姨”,護士中也有“護士小哥哥”,所以職業是不應該沾染上性別意識的,所以需要從孩子這一代普及——職業沒有高低貴賤,更沒有性別之分。
原來是體育老師~
在《誰在晾衣服》這套書裡面,作者凱瑟琳和黛博拉就打破了固有的印象,讓孩子們知道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在書裡面有很多打破偏見的職業形象展示,比如女木匠、女體育老師、女郵遞員、女航天員等,她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面工作出色,能夠獨當一面,成為一位得到認可並且發揮重要作用的人。
對於孩子們來說,選擇自己想做的喜歡的職業,在這個領域裡面深耕,去感受工作帶來的價值認可,都是從內心感到快樂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要聽從自己的內心,成為最好的自己!希望看過這套《誰在晾衣服》的孩子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都能夠突破自我,成為讓自己驕傲的最佳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