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象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20年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希望他擁有什麼樣的品德和能力?

比如說獨立、堅毅、內心豐盈、陽光、勇敢……

當我閉上眼睛想象時,這些正面的詞彙排著隊出現在腦海裡。

相信你也和我一樣!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正面、積極的精神,健康的內心,健全的人格……

只要是對孩子好的,都想要!

那麼,有沒有方法來實現我們的美好期待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答案就藏在《解放父母解放孩子》這本書裡。它教給了我們如何透過語言幫助孩子塑造角色,這是一把開啟孩子正面人生的鑰匙。

接下來,一起走進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內容:塑造角色,解放父母

[微風]為什麼孩子的事,最後成了父母的事?

比利媽媽快要崩潰了,這是孩子又一次忘記帶午餐盒了!

而這樣的結果是,她必須給孩子送到學校,或者等孩子回來取。

但是,她想到孩子如果回來取飯盒,就會耽誤學習課程,那麼他就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後就會影響他的學習,學習跟不上就會影響到成績,成績不好……

比利媽媽不敢往下想,她最終決定自己把飯盒給孩子送到學校去。

那麼,這意味著她要延遲和朋友約好的見面時間,推遲下午去超市的計劃,這一切都因為兒子忘記了帶午餐盒。

其實,孩子忘記帶午餐盒本身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讓她生氣的,她曾經多次提醒過孩子,但好像根本沒有用,兒子依然忘記帶午餐盒。

每當這樣的事發生,她的計劃就會隨之影響。

我想,大多數媽媽都有和比例媽媽一樣的苦惱。我們的孩子有可能是忘記帶作業本、水杯,忘記老師佈置的作業……

作為三個孩子媽媽的作者也有這樣崩潰時刻,因此她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海姆.吉諾特博士的課堂尋求幫助。

來看看,吉諾特博士怎樣給家長們解惑呢?

吉諾特博士認為,父母們感覺自己很崩潰、焦慮,認為自己面對一個無法自理的孩子,使她們不得不去提醒孩子,幫助孩子。他認為,這樣的方式是以“愛”之名,控制孩子。

其實,這些事父母們的本意是對孩子愛的表達,真心地幫助孩子。

但是在吉諾特博士看來,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在無形中強調了一點:

你需要人幫助,你自己做不好!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說,每天要是不幫孩子收拾書包,孩子就會丟三落四。所以,生活中我們不得不幫助孩子做許多事。

正如來參加吉諾特博士講座的作者,她認為自己和孩子緊緊地黏在一起了。生活中,當孩子考了100分,她好像自己得了100分一樣興奮雀躍,當老師反應說孩子不合群,她從內心的焦慮彷彿自己也不合群一般。

如何幫助自己走出這個困境?

作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自己不懂得什麼叫“自理”。

她很想知道吉諾特博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於是她去翻看聽講座的筆記,查資料等等,最後她想起了吉諾特博士的一句話:

理智只會吸收情感允許的知識!

也就是說,在父母的意識裡,我們根本沒有將“自理”這件事納入我們的認知裡。我們雖然認識它,但是“自理”這個詞卻沒有真正的走進父母的心理。

所以,“以愛之名”無意間奪走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和時間。

​[微風]父母的言行,塑造孩子角色

意識是改變的開始。

這對於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她決定從現在開始,不再做孩子們的“軍事訓練員”,她決定聽從吉諾特博士給出的建議,並在生活中嘗試:

建議一,不插手孩子的事。

比如,客人來家裡做客,當她們問道孩子多大的問題時,她計劃不替孩子回答。給小孩子自己回答問題的機會,這很重要。

建議二,多讓別人來幫忙。

比如,她不再天天跟著孩子身後,不停地嘮叨叮囑孩子該剪頭髮,或者催促孩子們動作要迅速點,拖拖拉拉會遲到。

在作者看來,讓學校的老師來提出“該剪頭髮了”“不許遲到”,會對孩子有效得多。

建議三,對一些健康無害的事,坐視不理。

比如,當她面臨孩子們沒帶午餐盒這樣的事,她不會再焦急和擔心。因為,孩子在學校有同學和老師,他可以請求他人的幫助。

在作者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也能認識到自己不可以完全依賴媽媽。

父母需要從希望被孩子需要,或者成為孩子最重要的人的渴望中走出來,在作者看來,透過言行,讓孩子學會自理,是給孩子磨練的機會,是另外一種愛的方式。

從“幫孩子”到“孩子自己想”,這個過程就是塑造角色的開始。

還記得開篇提到的問題嗎?

20年後,你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心裡有答案,不妨想象這個答案已經變成了現實。你所期望的那些良好的品德已經在孩子身上得到展現。

這個問題你也許會一笑置之,怎麼可能呢?我們的孩子還有天多的缺點,甚至我看不到他的任何優點!我們的孩子總是“太沒禮貌了”“太笨了”“太懶了”……

為了這個問題,作者和其他參加講座的父母們在課堂上爭論不休。聽聽吉諾特博士怎麼看待大家的質疑呢?

“大家把孩子的自我認知的過程想象成溼水泥,我們每次對孩子的迴應都是在水泥上留下痕跡,塑造他的性格。大家是否能保證每一個印跡在變硬後,不會為我們的行為而感到後悔?” 吉諾特博士發人深思的提問讓現場即刻安靜了下來。

心理學家認為,人終將成為他期待的那樣。

《吸引力法則》一書中也闡述一個現象,當人的思想朝著積極的方向,則會吸引積極的事物,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在吉諾特博士看來,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決定著孩子的行為。他認為孩子透過父母的眼睛看待自己。

試想一下,當我們給孩子貼上一個“笨蛋”的標籤,他會怎麼看待自己呢?

他會認為這就是事實。所以,他相信自己不能接受挑戰,不管幹什麼都會失敗。

還記得嗎?不要為自己在溼水泥上留下的痕跡而後悔!

​[微風]負面評價轉變為行動列表

怎麼辦呢?

我們又走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每一位父母都不想在溼水泥上留下讓人後悔的痕跡。

怎麼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行為呢?

吉諾特博士笑著問大家,“還記得前面講的描述性語言嗎?”,具體的描述所看到的一切。在他看來,這項技巧總有我們想象不到的魔力。

比如說,對於因為寫字寫不好的大衛,他被老師寫在作業本上的“書寫邋遢”幾個字,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作為大衛的媽媽羅斯林,看到老師的評語非常生氣。在她看來老師的批評和指責根本沒有幫助孩子找到方法。

她遞給兒子一張鉛筆和白紙,讓兒子隨便寫出自己喜歡的三個單詞。

兒子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在羅斯林看來簡直像極了,醫生的處方籤一樣潦草。她盯著這張紙研究了半天,終於看到兒子的字母D還算不錯。

羅斯林藉助這個勉強不錯的D字母,對兒子大衛說:“大衛,字要寫得整齊的方法是讓所有的字母都排在一條直線上,比如你這個D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兒子有了參考的標準,也就明確了練習的目標。大衛透過反覆練習,很快就能將自己的名字寫在一條直線上。羅斯林又告訴了兒子另外兩個訣竅:

第一,讓所有的字母都朝一個方向傾斜;

第二,讓字母之間保持相等的距離。

清晰明確的方法給了大衛自信,他認為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寫得非常的整潔。同時,大衛也有了練字的內在動力。

負面的評價,對孩子來說像一個封印。因此,他們動彈不得。

而羅斯林的做法得到了吉諾特博士的認可。他認為羅斯林給了孩子自由和方法,幫助孩子真正改正問題。

吉諾特博士建議,對於給孩子批評或者當孩子遭遇到負面評價時,不妨幫助孩子將負面的能量轉化為行動列表,比如說:

“你太懶了”的行動列表可以是“你需要把你的髒衣服放進洗衣婁裡”“你需要在今天晚上整理好自己的書包”……

透過羅斯林和大衛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塑造孩子行為的訣竅,不僅僅在父母的行動中,也在父母的語言裡。

正如羅斯林一步一步地向孩子揭示“他有寫好字的能力”,幫助孩子找到了有效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解放!

在吉諾特博士看來,沒有人能有父母這樣寬大的胸懷,不管面對糟糕的孩子,依然心懷希望並保持足夠的耐心。

當然,養育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劇本,有的時候孩子總會不按套路出牌。

比如說,孩子某天不想刷牙,我們忍不住要嘮叨!

又比如說,讓孩子配合家務簡直比登上月球還難!

這個時候,我們是否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呢?

吉諾特博士認為父母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只需要改變一些策略和技巧,便能轉化孩子的情緒,得到積極的配合。他建議:

第一,可以藉助幽默感和想象的力量來幫助孩子化解牴觸的情緒

第二,給孩子調整做事程式的自由,避免嘮叨。

在吉諾特博士看來,父母的幽默感可以促成合作,甚至讓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

寫在最後

今天的內容分享到這就結束了。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自己不自覺的給孩子貼上了標籤!

不過,今天的內容也幫我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我的方法。

學習使用“描述性語言”,嘗試把負面評價轉化為“行動清單”!

與大家共勉!

1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鄭爽代孕棄養的背後,是什麼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