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是媽媽一生的鎧甲,也是她們一生的軟肋。"

表妹家的大寶今年2歲了,回想起兩年前,表妹才上班時,整個人青春洋溢,容光煥發。

夏天,表妹愛穿紅色的短袖T恤,黑黑的頭髮紮成一個大馬尾。走起路來,馬尾像盪鞦韆,左一下右一下,特別美。

可是,結婚後表妹整個人悵然若失,上班也像丟了魂似的,提不起精神。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著大家的面又不好意思問她,問題出在哪?

後來,有一次下班,約了表妹出來走走,問起原因,表妹說,自己的子宮有點毛病,不能透過自然受孕懷上寶寶,需要採取輔助生殖技術才能擁有寶寶。

關於輔助生殖技術,你瞭解多少呢?看看能不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吧。

一、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通俗來講就是:透過醫學,幫助不孕夫婦受孕的一組方法。這組方法需要在體外對配子和胚胎採用顯微操作技術。

胚胎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受精後8周(妊娠第10周)人胚主要器官和結構完成分化的時期。

在胚胎髮育的一個關鍵階段,是“原條”的形成。

原條是胚胎髮育過程中第一個指示分化開始的視覺化依據,它經常在發育學的胚胎研究中作為界定倫理學規範的依據。

配子又是什麼呢?需要我們明確的有以下4點:

(1)配子是細胞,是生殖細胞

(3)配子分為雄配子和雌配子:通常動物和植物的雌配子稱卵細胞;雄配子稱為精子

(4)配子可以進行有性生殖

二、什麼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指的是胚胎的形成需要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相遇,繼而在條件適宜且允許的情況下,發育成為個體。

我們知道個體的發育,起自一個叫做“受精”的過程。

“受精”,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卵子與精子相遇的過程,就像世界上男人和女人相遇一樣。

你要說,在網際網路時代男人和女人相遇,不是輕易就能實現嗎?又不像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兩個人相遇恨不得要經過大半個世紀。

對的,現在我們每天都在遇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的確相遇容易。

可是精子不這麼認為,精子的主人男人也不這麼認為。

受精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也絕非一蹴而就。

受精

三、什麼是“受精”?

人類卵子受精的過程可以分為三步:穿透、卵子啟用和精卵融合。

在瞭解受精的過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卵巢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產生卵子並排出卵子的“鳥籠”。這個“鳥籠”會隨著女性月經週期階段的不同而不同。

生育期的女性,每一個月經週期一般有3~11個卵泡發育,經過募集,選擇,一般只有一個優勢卵泡達到完全成熟。

當這個卵泡成熟後,它就像長大的小鳥,想要衝出鳥籠,所以,它來到卵巢表面,透過助跑,衝刺,衝破鳥籠,來到了輸卵管。

這時,精子也透過層層阻礙來到了卵子跟前,它要想和卵子結合,必須使出渾身力氣穿透卵子周圍的保護層,才能進行受精。

一旦精子完成穿透,卵細胞膜就會瞬間發生改變以阻止其他精子進入。說卵子專情一點也沒錯。

隨著精子成功穿透後會引發一系列後續反應,這些後續反應總稱為“卵子啟用”。

通常在精子穿透的12小時之後,受精過程的最後一步精卵細胞的核融合完成。融合的新細胞就被稱為合子(zygote),從而受精過程完成。

四、醫學上採取的輔助生殖技術有哪些?

由於遺傳、環境和疾病等因素,的確有10%到15%的夫婦無法在自然條件下受孕,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這種無法撫育後代的痛苦。

回望過去,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出生時,輔助生殖技術由此誕生。輔助生殖的醫療市場在那之後發生了井噴。

在我國,我們可以將輔助生殖技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合法的,可以採用的;一類是違法的,禁止使用的。

1.禁止使用的輔助生殖技術

(1)克隆技術

還記得,1996年出生的克隆羊多利嗎?它是利用冷凍的活細胞克隆的。

克隆技術不依賴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它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

現今的科學家在克隆技術能否應用於人類生殖的問題上,幾乎都持旗幟鮮明的反對態度。

克隆技術最好的前景莫過於,利用胚胎幹細胞為需要接受移植治療的患者,定製不被自身排異的組織器官,為醫學和健康領域做貢獻。

克隆技術是禁止使用的輔助生殖技術。

(2)人工“代孕”

代孕作為一種輔助生殖手段,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代孕母親)藉助現代醫療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及其衍生技術),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內,為他人(委託方)妊娠、分娩的行為,可分為完全代孕、部分代孕或無償代孕、有償代孕。

世界各國對待代孕的態度有所不同。我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2004)明確規定禁止相關醫療機構和技術人員實施代孕。

2.可以使用的輔助生殖技術

(1)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即試管嬰兒。

這種技術有效解決了由於母親輸卵管異常等因素引起的不孕症。

操作方法是採集母體的卵細胞,和來自父親的精子共同進行體外培養,在完成受精後,再將早期胚胎移植回母親子宮,並結合激素促進胚胎正常著床進而發育為胎兒。

(2)單精子包漿注射技術

這種技術解決了傳統輔助生育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因男性精子數量稀少或畸形而引起不育的夫婦。

它是醫務人員在顯微鏡下將來自父親的單個精子直接注射入來自母親的卵細胞從而實現受孕。

(3)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PGD技術意在幫助那些容易生出有高患病風險的孩子的人——或是因為家族遺傳,或是因為偶然的基因突變。

它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顯微操作技術,在受精卵分裂為8細胞左右時,取出1~2個細胞,進行特定的遺傳學性狀監測,然後據此選擇合適的囊胚進行移植的技術。

無論採用哪種技術,都必須將胚胎移植回母體子宮並使之著床。

得到APP的吳伯凡老師在《吳伯凡.認知方法論》裡說,子宮,是我們的原始舒適區,是沒有寒冷、飢餓,沒有任何生存挑戰,只能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向往的地方。

子宮,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自在的地方。它值得我們用心去呵護。

你好,我是小王護士,看到這裡。我們今天的知識科普先到這裡,關於“代孕”作者還有更多的內容,期待與你一起分享。

9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居家隔離如何防止孩子近視?不如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