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母親無疑是和孩子最親近的人,而對於孩子來說,孩子對母親的第一聲呢喃裡,全世界關於"母親"的發音都是極其相似的。我們總是預設母親會天然地愛孩子,因此會放心地把育兒的任務交給母親,也在不經意將過分的責任轉嫁到母親身上,由此造成了母親的崩潰。
案例四年前名為小瑤的母親生下二胎後,因為曾經承諾帶兒的婆婆以風溼病為由要推卸責任,不得不一人帶二子的小瑤忙得暈頭轉向,最終患上產後抑鬱。在某天兒子吃奶咬到她的奶頭時,不由自主地拿起旁邊的針向孩子扎去,把孩子紮成"花貓臉"。丈夫回來連忙把孩子送醫院,婆婆更是一度要求兒子與兒媳離婚。
現在四年過去了,當小瑤從不理智的狀態中掙脫出來後,小瑤的孩子長大了,更是成為了一個四歲的小網紅,鏡頭前可見其健康活潑。
出現這樣悲劇的根源是家庭對產後婦女關心不足。1、產後母親生理有所改變
母親懷孕後和生產後,生理上都會有所改變。比如懷孕時的臃腫,產後恢復期的惡露,變形的身材等等,生理上的不適也會影響母親的心理狀態。而產後恢復期間腳痠背痛,精力不足,也給母親照顧孩子帶來了相當的困難。
2、母親照顧孩子責任過重
傳統觀念中過分將照顧孩子的責任推給了母親,對於許多家庭來說,請月嫂和保姆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大多數時候為了節省時間精力金錢會選擇拜託自己的父母。但對於年邁的父母來說,他們也未必樂意照顧孩子。過重的責任帶來了過重的精神負擔,母親的情緒也因此產生了變化。
3、家庭對產後婦女關心不足
在過重的家庭責任下,家庭對產後婦女的關心容易不足。比如丈夫忙於工作,而公公婆婆埋怨兒媳不能馬上去工作等等,都會給母親本來低落的心境雪上加霜。在某個導火索爆發後,將努力發洩到孩子身上。
關注新手媽媽精神狀態,明確產後抑鬱風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1、給產後母親補充營養
在產褶期,家人要適時給母親補充營養,幫助母親科學復健,如此母親才能更好打起精神來,恢復體力和精力。
2、家人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孩子不僅是母親的孩子,更是整個家庭的孩子,所以請不要把照顧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母親。丈夫可以適當幫妻子搭把手,有條件的可以請月嫂保姆。同時一家人,請體諒一位新手媽媽工作上的不足。
3、關注產後母親的情緒
了解產後抑鬱症的知識和相關風險,對新手媽媽的心理健康保持關注。如果她情緒低落,希望家人能夠體諒她,對她的壓力和情緒及時作好疏導。母親自己也要注意,發現自己狀態不對,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及時干預,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總結母親與孩子有天然的紐帶,大多數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新徵程的開始。希望社會能夠關注產後母親的身心健康,母親自己只有先好好愛護自己,才能更好呵護孩子。
-
1 #
-
2 #
一想到二胎剖腹產從第二天下床開始就是一個人伺候娃,老公就真的是個陪床,而恰巧病房隔音不好,隔壁房的老公換尿不溼,洗屁股,哄孩子,全都幹,出院的那天早上,那女的高興的說,老公,今天我自己下床抱孩子了,那一刻,淚流滿面
-
3 #
能理解患病的母親傷害孩子的行為,因為得了心理疾病出現的異常行為是不能自主控制的了的,如果周圍的親人不加以控制安撫,病情會惡化,行為會變的越來越乖張暴力,只有無知的人才會一味謾罵指責。
-
4 #
不能怪媽媽,得了產後抑鬱症不理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要怪就怪家庭對產婦關心不夠,甚至認為其矯情!
-
5 #
我那時候生完,看到誰都不順眼,就想說人家,還好老公包容,家人都諒解,後來慢慢就好了,現在回想,估計那會就是所謂的產後抑鬱,好可怕
-
6 #
突然想起自己熬過帶兩個孩子的那幾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未經她人苦莫勸他人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不經歷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
7 #
丈夫和婆婆也付很大責任
-
8 #
最令人心寒的就是,在經歷了生死分婉之痛後,卻被人漠不關心,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而對於老婆,只是他們一個傳宗接代的機器。
-
9 #
想不到,我老婆都是咬著牙喂的,有時候能疼哭了還要喂
-
10 #
女人難,男人也難,都難……
-
11 #
以後都不敢生二胎了吧
-
12 #
虎毒不食子,還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你扎也要扎你婆婆嗎?幹嘛要扎兒子了。要找對目標。